您的位置:首页 > 创投

现在大盘什么走势,明天会反弹吗

2022-11-13 05:05热度:5770

8月16货币政策目前已经进入观察期,短期内央行可能避免采取诸如利率、准备金率之类的激烈手段,公开市场操作仍将是央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主要手段经过银监会的测算,银行资本新规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有限。华讯财经分析认为,今日下跌利空消息主要有二,一是商业银行上市再融资有望加速。该消息对银行板块影响中性偏空;股市扩容始终为市场所关注,二是新三板试点扩容将对股市抽血,增加资金面压力,利空A股。从技术上看,今日大盘走势较弱,权重股低迷致使股指上攻乏力。大盘日K线收一根中阴线,经过连续的反弹累计的获利盘开始逢高减持。60分钟线遇阻120小时线逐渐回落,回调支撑位2580点附近。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货币政策紧缩预期不放松的情况下,短期股指难有大作为,外围股市尚未走稳,A股难以独善其身。今日前期强势题材股补跌将加剧个股分化,投资者手中个股及时获利了结,短线操作,控制好仓位,重点关注超跌反弹和成长性良好的优质次新股。

明天大盘基本不会有大反弹,短期内处于区间震荡。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定有哪些

最近,银行理财收益率超5%已成常态,甚至超7%的产品再现“江湖”。这种理财产品收益的节节攀升,不但吸引了个人投资者,也令A股上市公司嗅到了“钱味”。据统计,6月份以来,已有298家上市公司耗资629亿元购买理财产品。不过今年以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已经开始不淡定了,年初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将募集资金投向理财等财务投资领域。对于广大股民和实体经济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此外,投资者还要留意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比例情况,留意相关公告信息。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万元,上市公司应该及时披露。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定,相信监管层后续会继续完善相关规定内容,更有效的发挥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作用,而不是简单的用投资者的钱或者自有闲置资金用于财务投资。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淀资金,随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公告,比如2014年德力股份发布公告,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1亿元购买理财产品;多喜爱公告,增加闲置自有资金5000万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购买理财产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资金中包含闲置募集资金。为什么上市公司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公司的理由通常是这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闲置资金,增加公司收益。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大多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是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大多会选择低风险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7天,最长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这样一算, 一个亿买一年理财利息是:1亿元*3%=300万元,这可是净利润,基本没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划算。但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说法偏听偏信,需要审视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众多案例的总结,可以看出,其实上市公司热衷于银行理财,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理财产品收益高,获利快;二是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企业发展的动能不足。这其中透露出的风险如下:首先,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流向了“理财市场”,这违背了我们投资者的初衷。投资者买股票,是希望企业通过经营,获得长期的获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价上涨获利。但有的公司在主业不振的情况下,不做业务创新改进,而是去买了理财产品,用钱生钱,实际是存在一定的资金浪费。其次,所有的投资均有风险,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买了“理财产品”,无非是将理财产品的风险转嫁给了“买股票的人”。趋利避害!另外,某种程度上说,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财专业户”,是一种“懒惰”的投资行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进取精神。再补充一句,入市有风险,投资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