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对于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前景有什么看法

2023-06-30 00:04热度:4146

汽车产业井喷式增长,带来了汽车电子行业的爆发。据《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328.0亿美元增长2014年的579.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5.28%。过去几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在国内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发展迅速,企业的技术实力、服务水平都得到较大提升。2016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740.6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12.7%。
随着汽车的大量应用,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汽车电子技术。近十几年来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应用电子技术,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微处理机)和集成电路的结果。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改变了汽车的面貌,已成为影响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汽车电子”(如:车载DVD、数字电视、个人电脑等车用电子产品)的企业有哪些?

现在的大部分车载电子产品的厂商集中在深圳,比较出名的是航胜电子,是深圳政府这几年重点扶植的企业,还有锦途电子,星烁电子,卓派电子===========================================

想问一下中国清洁能源车和汽车电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投顾问提示:汽车电子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由于利益的吸引,新发展起来的汽车电子厂家不断涌现。但是,汽车电子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品,核心技术的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市场中大量的汽车电子产品,尤其是车载电子产品,质量堪忧。一方面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是市场的不成熟,汽车电子行业存在一定的隐患。对此,银行授信时不得不考虑其中的风险。
  汽车电子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由于利益的吸引,新发展起来的汽车电子厂家不断涌现。但是,汽车电子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品,核心技术的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市场中大量的汽车电子产品,尤其是车载电子产品,质量堪忧。一方面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是市场的不成熟,汽车电子行业存在一定的隐患。对此,银行授信时不得不考虑其中的风险。

  ·2009-2012年中国汽车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2009-201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2009-201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09-2012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08-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汽车电子繁荣背后有隐忧

  06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在国内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这种繁荣背后所隐藏的,是目前国内汽车电子企业核心技术的缺失。

  一、核心技术产品的可靠性尚无保障

  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主要是控制系统。国内核心汽车电子研发还比较弱,一些科研院所在大型驾驶模拟器、ABS、EPS、VDC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沈阳自动化所专为客车开发的RSI系列CAN总线电子控制模块,包括仪表总成电子控制单元、灯组控制模块、组合驱动模块等,已成功应用到某企业客车的CAN总线装备上。但同时,国内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产品在质量上和可靠性方面还不稳定,因为没有受到市场长期的检验,所以很难保证能够与国外厂商展开竞争。

  汽车质量关系到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国外对汽车相关零部件的研发十分慎重,从设计方案、元器件的选型,到整个研发过程都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因此研发周期相对较长。中国的汽车电子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汽车电子的研发和生产的质量控制认识不足。

  二、机械与电子技术尚需有效结合

  国内汽车电子行业目前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汽车电子技术与传统机械技术尚未很好的结合。车载电子产品如音响、GPS等与汽车整车性能关系不是十分密切,因此多数企业都把车载电子产品作为“敲门砖”,而电子控制系统则是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相当高的产品,所以多数国内企业不敢轻易涉足。

  在汽车机械技术方面和电子技术的结合方面,本土企业做得比较差。不懂发动机就很难设计出性能良好的EMS,如果不懂汽车底盘、变速器,也很难做出相应的汽车电子产品。国内有很多有实力的生产发动机零配件的企业,但是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实力比较弱,属于本土厂商自己研发的尖端产品为数不多。

  三、与整车企业缺乏沟通合作

  全球最大的汽车电子设备供应商,往往都与核心汽车制造企业有稳定的OEM供货关系,甚至是资本上的连带关系。例如,德尔福是通用汽车的主要供应商,伟世通则是福特公司的最大供应商;博世公司是德国大众的最大供应商;日本电装则是丰田汽车集团公司下属的最大零部件生产企业。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及生产商日益壮大,汽车电子应该积极从产业整合的高度与汽车制造商形成稳定和合理的技术分享机制。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也应该利用其更加强大的技术与资本能力建立自己的汽车电子技术研发平台,从而将研发和OEM生产结合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进程中。

  而这一方面正是国内汽车电子企业的薄弱点,也是其核心技术发展缓慢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