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汽车配件的采购方式有哪些

2022-12-22 18:46热度:4973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车市年销量突破1300万辆大关,正式超过美国而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与之伴随而来的,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大汽车厂商为了争夺在华市场份额,纷纷强化其在中国市场的成本控制能力,零部件配套体系将逐步放开,零部件采购慢慢向中国倾斜。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日益兴起,汽车厂商在零部件采购和检验环节出现问题的几率应该会有所降低。 在研发阶段,汽车的各项功能与参数已基本确定,而对汽车品质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将图纸变为现实的制造过程。所谓积土成山,局部影响整体,各个零部件的品质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因此,零部件的采购与检验,成为汽车制造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零部件采购向专一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结构特征主要是生产厂家分散落后。整车生产厂既倾向于就地采购或从本集团公司内部采购,又对同一车型的同一种零件实行多家采购方式,借以促进零部件厂家间相互竞争。这样一来,由于各零部件厂生产规模过小,不足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因而使成本增高,而且生产规模过于小将导致无法投入足够资金进行研发。整车生产厂实行多家订购,使零部件厂不能指望获得稳定的订单,也就无法进行充分投资,产品质量因而难以提高。 可喜的是,由于中国市场在全球车市中地位的巨大提升,吸引了不少国外汽车厂商开始考虑将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放开,并与中国本土零部件制造商合作,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可以先从对零部件企业的把关入手,选择知名品牌中得到客户广泛认可的零部件;每年再动态调整零部件采购企业清单,根据前一年的使用情况优胜劣汰;最后,建立零部件质量档案,每月进行例行分析,对出现问题的零部件企业督促其限时整改。 另外,国内一些车企与采购体系相对成熟的欧美、日本车企相比,本土车企的采购成本高、采购流程复杂,为转嫁成本压力,很可能会采取压制供应商成本,这样难免会导致零部件供应商相应地在一定范围内靠降低产品质量来达成压低成本的目的。因此,继续将采购流程和制度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成为保证零部件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零部件检验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有了可靠的零部件供应,接下来的检验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质检是保证产品可靠的重中之重,零部件从供应商到装配车间,只有中间经过层层把关,才能最终确保整车的质量不受影响。只有从操作者层面来控制缺陷的发生,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可靠性。 对零部件的检验,应建立科学化的抽检制度,将质量隐患消除于无形。具体操作可按照小件要抽检,大件入库前则要经过100%检验来进行。对各规格零部件建立备案,并追溯每个零件的原材料提供企业,对其规格、型号等指标进行备案。如果零部件企业中途要更换原材料,则应全部重新检验、考查和登记。 对不同供应商施行相同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借以促进供应商加大产品质量控制的力度。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个部分、细节进行标准化,而标准化就是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查看全文

、汽车配件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数量、质量、规格、型号、价格综合考虑的购进原则,合理组织货源,保证配件适合用户的需要。2)坚持依质论价,优质优价,不抬价,不压价,合理确定配件采购价格的原则;坚持按需进货,以销定购的原则;坚持“钱出去,货进来,钱货两清”的原则。3)购进的配件必须加强质量的监督和检查,防止假冒伪劣配件进入企业,流入市场。在配件采购中,不能只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只强调工厂“三包”而忽视产品质量的检查,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配件应拒绝购进。4)购进的配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及商标。实行生产认证制的产品,购进时必须附有生产许可证、产品技术标准和使用说明。5)购进的配件必须有完整的内、外包装,外包装必须有厂名、厂址、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出厂日期等标志。6)要求供货单位按合同规定按时发货,以防应季不到或过季到货,造成配件缺货或积压。二、汽车配件采购的方式1.集中进货企业设置专门机构或专门采购人员统一进货,然后分配给各销售部门(销售组、分公司)销售。集中进货可以避免人力、物力的分散,还可以加大进货量,受到供货方重视,并可根据批量差价降低进货价格,也可节省其他进货费用。2.分散进货由企业内部的配件经营部门(销售组、分公司)自设进货人员,在核定的资金范围内自行进货。3.集中进货与分散进货相结合一般是外埠采购以及非同定进货关系的采取一次性进货,办法是由各销售部门(销售组、分公司)提出采购计划,由业务部门汇总审核后集中采购;本地采购以及同定进货关系的则采取分散进货。4.联购合销有几个配件零售企业联合派出人员,统一向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进货,然后南这些零售企业分销。此类型多适合小型零售企业之间,或中型零售企业与小型零售企业联合组织进货。这样能够相互协作,节省人力,化零为整,拆整分销,并有利于组织运输,降低进货费用。上述几种进货方式各有所长,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的进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