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农民可以在集体土地建设商品房出售吗?

2022-11-14 00:29热度:8354

集体土地归集体所有,任何个人都不可以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商品房出售或居住。

农民可以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商品房进行出售吗?1.首先,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为农民集体组织所有,个人对农村集体土地不具有所有权,只有宅基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

2.如果需要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房屋的,需要在符合“一户一宅”的原则下需要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方可获取宅基地使用权,才能在集体土地上建设房屋,而且申请的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3.综合以上规定,农民在符合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设住宅用于自己居住并使用,但不可建设商品房,按照商品房的销售模式进行出售。农民在农村建设住宅后,如果是因为户口迁移等原因,不在本村组居住了,可以将房屋转让给本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成员,但不能转让给集体经济外的成员,否则其房屋买卖合同将归于无效。

综上,以上解答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在评论下方评论或者私信头条,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法律常识。

土地统一收归国有,年老农民享受基本生活保障金,你赞同吗?

农村的土地从本质上来看,本身就是国有的,咱农民只不过是享有承包经营权,农民可以在承包的土地上耕作,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如果想把自己的土地当做商品一样卖给城里人,那么是不允许的,因为受让方不属于村集体组织成员之一,双方私下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当然,如今农村土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50后”、“60后”农民年龄不断增大,种地有点力不从心了,而年轻人外出务工比例偏高,就出现了土地荒废和老一辈农民如何养老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统计部门发出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8%,按照这一发展趋势,到21世纪中期,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达到35%。特别是农村的老人,很多人领着一个月不足100元的养老金,没有一定积蓄或者子女不能提供生活费的话,那么怎么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就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如果将农村土地统一收回归国家,给年老的农民发放生活保障,是否认可?微尘微视界觉得如果能落实到位,会全力支持,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农村部分土地收回有利于资源充分利用从大的趋势来看,农村土地后期会面临着谁来当接班人的问题,因为年轻人对种地的兴趣不大,老一辈农民又面临着干不了农活,有些土地就慢慢荒废了。特别是南方山区农村,土地较为分散,大型机械难有用武之地,看着好的地块没人耕作,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将不愿耕作的地块收回,进行资源整合,让有意向从事农业的人来接手,可以将土地价值发挥出来,对农业发展也是好事。另外,农村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了,耕地红线就能守住,更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粮食安全,老百姓也不用担心口粮问题,可以说一举多得。

二、用土地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更划算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在家种地很辛苦,而且一年忙到头,收入还不高,比如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一亩地一年能产出2000元就很不错,5亩地也只有10000元,这样的收入平均下来,一个月只有800多元,靠这个养老真是挺难的。农村老人的开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家庭生活开支,比如电费、话费等,这部分费用相对固定;第二个是医疗费用,年纪大了身体容易出毛病,要是遇到一个重疾什么的,那么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就不小;第三个就是人情往来,家庭关系网越大的,在这方面的开支就不会小,现在酒席礼金200元一个算正常的,关系走的近的,基本上是500元起步。想要老人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大的价值,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用土地置换的方式获得养老保障,很显然更划算。

三、可以降低农村年轻人的家庭压力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如今年轻人的压力确实大了很多,房子、教育、医疗、养老等等,哪一个都不简单,没有像样的房子,找对象都很难,有的地方结婚的前提是在城里得有房子,40-50万元一套算便宜的。成家后,家庭开支会明显增加,养小孩不再是管吃管喝就可以了,还得有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等,一年下来家庭开支也不小。再加上农村独生子女增多,到了30岁以后,基本上就进入“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要是一年能赚个20-30万元,家庭生活压力不会很大,但如果一个月只有3000-5000元的收入,那么会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很多时候就顾不上父母的养老问题。

四、有利于提高农村老人的幸福感在老一辈农民的记忆中,有着“多子多福”的观念,那个年代有这个想法也正常,特别是生产队的时候,多个劳动力对家庭的贡献很大。不过,如今的情况不一样的,农村有两个儿子的家庭,和两个女儿的,老人的生活质量往往差别很大,两个儿子的还得愁着怎么成家,成家后还得帮忙带小孩,后面的养老也容易出现内部矛盾,老人的幸福感就会明显下降。老人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解决自己养老问题,家庭内部矛盾就会大幅度减少,自己的心情也更舒畅,不用天天为怎么养老而犯愁,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这样幸福指数会高很多,也容易更加长寿。

总之,如果农村土地上交后,家里的老人可以有更多的生活保障,比如65岁以上的,每月给2000-3000元的生活费,相信很多人家都会赞同,毕竟老人在家种地,一年的纯收入也难达到2-3万元。当然,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农民可以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然后获得相应的福利,比如分红、缴纳养老险等,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保障。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土地统一收回归国家,年老农民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是否赞同”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土地统一收归国有,如果60岁以上的农民每月有2000元以上的基本生活保障金,我是比较赞同的,不过这其中有利有弊。

公交粮那辈农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给他们发退休金合情合理那代的老农民“背朝黄土,面朝天”,靠着最原始的生产方式(机械化几乎为零),开垦出一片片土地,每个人手上都长满了厚厚的老茧,这些农民无偿的为城市供应着肉、粮,上公粮都是把手中最好的上交给国家。那时候生产力本来就很落后,如果遇上大的自然灾害(洪水、干旱、冰雹、寒潮等)很容易颗粒无收,那代的农民真的很心酸。

除了要上交公粮外,那一代的老农民还要无偿修水利、修铁路,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大家都没日没夜地干。那一代农民现在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很多人没有交社保,因此给那一代的老农民发放养老金是很合理的。

目前农村荒地越来越多,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统一收归国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种植,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种地很辛苦,更可怕的是种地不赚钱。1斤小麦只能卖1块多钱,1块钱还买不到一瓶矿泉水,种一亩地就算一年两季好收成,才1000多元,打一份工可以随便赚三四万,可以说种地只能解决温饱,靠种地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山区,很多路连小型耕地机都难以通过,很多地方只能牛犁人背,农村人实在太苦。而且种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耕作、除草、施肥、收获、防治病虫害),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年轻有能力的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只有50~80岁的老人做农活。愿意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当老一辈去世了,有多少人愿意回农村种地呢?

农村现在的土地都是东边一块、西边一块,大型机械很难操作,如果把土地兼并成一大块就有利于实现“大型机械化”。机械化的程度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土地的产出值会大大提高,粮食的产量肯定会提升,这样一来种地还累吗?

以美国为例,美国一个农民可以轻松的种植上百亩土地,而我国的农民,几乎一家人劳作,一年才能赚几千块钱,生产率非常的低。美国是农业大国,但是美国只有270万农民,而我国有7亿多农民,可以说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很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农民完全可以解放双手,种粮食变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其次,美国的农民都是高学历的人才,所谓“学术有专攻”,我国土地的种植者也需要专业的种植人员,这些专业的种植人员也就是未来的“新型农民”,这类农民会懂技术、懂经营,土地的产出效益肯定会大大提高。农民也是一种职业,重体力活由机器来代替,有技术的农民也可以是高收入人群。

但是现在的形势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不愿意留在农村,在农村的都是老弱病残,要想让有知识和有能力的人留在农村,必须多给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和鼓励。

土地零块种植严重的制约着机械化的发展,种植劳动成本太高,只有整合土地,规模化种植,才能增加种植者的收入,只有大片的耕种才能发展农业。

土地统一收归国有,重新组合,国家把那些扶贫款用于土地改造,大坡变小坡,小坡变平地,这样有利于实现大型机械化耕种,可以实行农场制,农民除了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金外,还可以给农场打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土地收归国有,土地规模化的种植,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势必会解放大量的劳动力(种地的人不需要那么多了),这些劳动力可以进工厂,当然也可以继续从事农业,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会创造出大量的劳动价值,国民的经济肯定会大大提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土地统一收归国有,以农场的形式进行规模化种植,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的数量肯定会大大降低,这时候国家需要确保“粮食的价格稳定”,这样人们才不会因为“土地的调整”而吃不起粮食。

总之,土地统一收归国有,老农民享受基本保障金,我认为是好事。农民的生活不仅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一家人守着几亩地,生产效率真的太低了”。土地规模化种植有利于大型机械化的发展,土地规模化种植,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能释放大量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