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股市应该重融资还是应该重投资,二者有冲突吗,如何改变?

2023-07-01 11:56热度:8207

证券市场有三大基本功能,即融资功能、资产定价功能,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任何其中一项功能的过度发挥,都是市场基本功能遭到扭曲的具体表现。

在A股市场,向来都有“重融资、轻回报”的传统。近些年来虽然证监会强化了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但“重融资”的本性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像2017年,虽然蓝筹股、白马股表现不俗,但却是以其他个股的大幅下跌为代价的,在此背景下,沪深股市上市新股438只,也导致市场有不可承受之重。

也正是因为A股重融资的特性,股市被称为“圈钱市”,股民对于新股IPO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异常反感。也因为重融资,严重影响了股民对于市场的信心。A股频现牛短熊长的走势,背后不无重融资打击投资者信心方面的原因在作怪。

一个正常的资本市场,应该是兼具融资与投资的双重属性,而不应该偏重于任何其中的一面。否则,这样的市场是不可能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的。事实上,A股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兼顾投资与融资功能,是没有冲突的。如果两方面都能兼顾到,其实是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融资功能的发挥,资本市场能向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实体经济向好,又能反哺市场投资者,也凸显出投资属性。反过来讲,投资属性的发挥,能为扩大融资提供支持,同样利好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我的看法是:这二者应该是相承相扶的关系,不能割裂开来独立强调,而应做到动态有机平衡。

如果过于强调投资的功能,就会出现投资者及投资资金众多,求大于供,必然会出现如刚刚开始建立股票市场时的老八股现象,股民一窝蜂凭认购券、排队买类似的不可预估的失控现象。再者会造成股市股价虚高、市场以短期投机为主要特征、泡沫泛滥。

如果过于强调融资功能,忽略投资者的投资资金能力,就会造成供大于求,股价持续贬值,投资人不断止损退出,必然会使指数逐渐萎靡不振,长期阴跌。就像现在的邮票市场,实用功能丧失后,已经剩下收藏功能,可是还是超量发行,势必造成少人问津的局面。

再者,融资功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合理的估值体系,如参考国际通用的市净率、市盈率、年度收益增长率等合理确定发行价格,鼓励全流通发行,建立合理规范的减持方案。不能把股票市场作为大股东套现、套利为获取短期暴利而服务的工具。要培养良性循环发展的股票市场。使得每年分红的资金、经济发展新增活水资金、其他投资资金的转移(如房地产)、储蓄存量资金变化趋势等和融资需求资金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并予以适度微调达到稳定、稳步发展市场的要求。

总之,相信在这些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中,管理者一定总结出来了比较好的综合办法,只要本着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的公心,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风雨过后一定会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