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大家好,现在有没有从苏州离开的人?

2022-11-14 19:48热度:3088

有,前几天我一个客户回合肥了,回去之前给合肥社区打电话问要不要隔离,回答,不用。刚回家没一会,就通知隔离14天了

现在从苏州离开?相信个别地方是可以正常接收的,但绝大部分是采取严格的隔离政策。给大家说说我单位一个合作伙伴的。

春节前就和合作伙伴约定年后的2月18日来访我单位,虽然此人常住上海,但他的实验室在苏州,每天基本都是两地往返跑。

今年春节之后,他去了两次实验室,虽然他实验室所在地方不是中高风险地区,但他的行程中出现苏州市,并且行程码上也带有*。

就在他准备动身来青岛前的两天,我所在城市的最严风险管控实施了,对于这种过往十四天有苏州旅居史的人,采取的是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如果他要来我们这边,必须要去接受这个隔离,于是乎他的行程只能取消了。

虽然他有苏州的旅居史,但目前他在上海的行程不受限制。

所以,目前一定有从苏州离开的人,但因为各地的政策不同,有的只需要有核算证明就可以,有的地方就需要进行隔离了。

吴文化的中心是在苏州还是无锡?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要搞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吴文化”?其实,任何一种地域性文化,都在时间上是不断流变的,而且在空间上缺乏清晰的边界。吴文化也是一样,从泰伯奔吴的传说开始到春秋末期吴国灭亡,这一段应该是所谓的吴文化的核心时期。那在这700年左右的时间里,吴国前期中心在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无锡梅村,后期中心在吴,也就是今天的苏州。

其实春秋时期,吴国国都一直迁徙,木渎(在苏州)、阖闾城(在无锡)也曾经是国都,所以吴文化那个时期的中心也应该是一直在变动的。核心点不是在无锡就是在苏州。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吴国春秋末期就灭亡了,可是吴文化绵延不绝并发扬光大。大众概念里吴文化和学术概念上的吴文化还是有区别的。很多人说的吴文化主要应该指明清时期的江南士子文化,这种文化在世俗上很有吸引力,涵盖富足优雅的生活、恬淡悠闲的追求、风花雪月的享受、以及墨香氤氲的氛围。

主要标签有江南才子、琴棋书画、奢美园林、精致家具、文人名作、经典戏文等。可以说,宋以后国人世俗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江南文化里都能找到具体镜像。这就为什么有那么句俗话“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一语道出人们对以苏南浙北为代表的富足生活的认同和向往。

苏州长期以来带一个“吴”字,以前有吴县,现在有吴中区,天然的离人们心中的吴文化中心近一些。可是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而如今有后来居上之势,可以说是“两头翘”,不仅有吴文化公园、吴文化节,还有了新吴区,更发现了阖闾古城以及鸿山遗址。苏州无锡两地就像江南的双子星,从竞争来说又瑜亮情结,可实际上难分难舍。

那么到底谁是吴文化的中心呢?只能说他们是吴文化留下的孪生兄弟,非要分出个大小嫡庶来,似乎不必要。就让他们在竞争交流中,继续上演苏锡版“双城记”吧。

在江苏的几个地域文化区中,吴文化是研究著述最多的,学术讨论最热闹的,也是分歧意见最多的,其中就包括吴文化区的中心在哪儿在一问题。

苏州

这种意见认为苏州位居吴地中心区域,是吴地文明精华集中地。吴文化是以先吴和吴国的文化为基础,以苏州市为中心,兼收并蓄周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乃至海外文化等,以优秀人才群体为代表而创造的高度文明的总和。

虽然说太伯奔吴的地点不在今天的苏州,但是吴文化直到春秋时建都姑苏的吴国才基本定型,之后的发展也一直以苏州为中心。苏州是最能彰显吴文化特色的城市,代表性的文化成就有:苏州园林、吴门画派、吴歌、苏绣、宋锦、苏扇、评弹、桃花坞木版年画、昆曲、苏菜、苏灯、苏式糕点、吴门医派、红木雕刻、缂丝、苏式家具、民乐器等。苏州保留了吴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东西。吴文化的特征: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在苏州表现得最典型。

这种意见的支撑要素是目前苏州保留的地域文化资源相当丰厚,而且现时的经济实力也是强势的,能够代表吴文化的活力。不同意见主要认为苏州对整个吴文化区的影响力还不够大,而且觉得苏州本身对于吴文化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太高,从方言到风俗都在迅速地上海化。

无锡

无锡对吴文化的品牌是相当重视的。无锡于1984年修建了吴文化公园,以丰富的资料和各种表现手段,形象地展现了4000年来吴地生产、人文、民俗的壮丽画卷;无锡从2006年起每年4月10日举办吴文化节。这种意见认为:3000多年前太伯奔吴,首先定都梅里,建立了勾吴国,因此无锡是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

持不同意见者认为:无锡梅里并不是吴太伯南奔所在地,这是唐代史学家张守节在对《史记》的注释时,错把丹阳(江宁小丹阳)梅里误读为无锡梅里。而且历史上无锡在吴文化区的地位一直不高,地域文化资源明显不如苏州,自我定位吴文化中心,无法得到广泛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