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房产

现在房地产有出了什么政策,具体类容是什么,以后又后有什么样的变化。谢谢

2023-06-01 18:27热度:299

就最新政策:限购,对房屋采取的计划经济,不过目前也就在大城市试点,根据每户限购一套或者两套,未慢18岁不能购买等强制规定,降低需求,来稳定房价,但是这也只是暂时的,要控制好房价,主要是控制抄房者,相信物业税会是政府的最后选择…

浙江房产的情况

今年初以来,磁悬浮沪杭线嘉兴站的建设等一系列利好消息,给嘉兴房地产业刚刚吹来一股暖意,国家一连串的政策调控,又给嘉兴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重重压力。继去年3月央行实行了多年的房贷优惠利率被取消后,今年“国八条”、“国六条”、“九部委意见”等房产政策相继出台,不仅遏制了房地产开发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而且随着现房楼盘的不断推出,商品房销售压力日益增强,嘉兴的“房市盆地”现象也日显突出。

  由此,不少人都言辞凿凿,无论国家如何宏观调控,嘉兴的房价必涨无疑!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嘉兴“房市盆地”由来已久

  与周边城市相比,目前,嘉兴市房地产市场确实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价位。有关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嘉兴市的商品住宅销售平均价格为3815元/平方米,比杭州市场同期商品住宅销售平均价格10193元/平方米足足低了6378元,即嘉兴房价仅是杭州房价的37.43%,而且同期嘉兴的房价也远远低于温州的7127元/平方米、宁波的6063元/平方米、绍兴的4961元/平方米,甚至大大低于湖州的4525元/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状况不是今天才有的。嘉兴的房地产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到90年代末就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房市盆地”。1998年,杭州市的商品住宅销售平均价格已经越过4000元/平方米,而当年底嘉兴市区住宅商品房的中心价还不到1400元/平方米。当时堪称精品楼盘的城南花园1999年底竣工验收后一期中心价也仅1630元/平方米,到2000年5月份二期的中心价才涨到1950元/平方米。而此时,相邻相近城市的房市价格都比嘉兴高出一大截,其中湖州市区的住宅商品房的中心价就已经突破2000元/平方米。2001年初,市区的天城园林居还以1830元/平方米售房,到下半年才涨至每平方米2100元。资料显示,这时绍兴市区的住宅商品房的中心价就已超过3500元/平方米。

  2002年,嘉兴的房市价格连连上涨,其中,2003年住宅商品房均价的涨幅达到了约32%左右,嘉兴市区住宅商品房均价虽然从未赶上过宁波、绍兴,但一度也曾超过了湖州。然而,仅仅一年,嘉兴的“房市盆地”再度形成。无论是省内杭州、温州、宁波、绍兴、湖州,还是邻省的苏州、无锡等地,更遑论上海、南京,周边地区的房价都始终高出嘉兴,并且还有距离越拉越大的趋势。到今年4月份,绍兴市的住宅商品房销售均价已经高出嘉兴约30%。

  嘉兴房市缘何成“盆地”?

  那么,嘉兴的“房市盆地”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首先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上世纪初直到计划经济年代,嘉兴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经济总量名列全省第三,居住价格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80年代末,以商品房建设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开始起步,90年代持续发展,尤其是1994~1997年间嘉兴年均房地产开发投资9.5亿元,年均增幅达24.9%。但此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仍受到传统经营机制、体制严重羁绊的嘉兴经济发展步履艰难,最困难时,全市国有、集体企业的亏损面高达60%。其间,南面温台地区的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北边苏南的外资企业则如雨后春笋,嘉兴市的经济总量一度跌至全省的第七位。“房市盆地”也就此形成。

  1998年起,嘉兴全面打响企业改革的决战,到2000年底完成了“三年两目标”,脱胎换骨的嘉兴经济再度起飞。从2002年起,嘉兴GDP增幅连续4年名列全省首位和长三角城市的前茅。与此同时,房地产业也高歌猛进。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分别以70.8%、20.5%、51.0%和62.3%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49.8%,年均投资额69.4亿元。“房市盆地”也有所减缓。

  2005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在能源、土地、资金等多种要素的制约下,嘉兴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今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已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房市盆地”再度凸显。

  其次,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与市场的消费需求密切相关。1998年国务院实施积极的税收政策和住房金融政策,鼓励居民住房消费,地方政府部门加快住房建设,尤其是银行推出个人购房按揭贷款业务,激发了长期被压抑的购房需求,住房消费有效需求迅速被释放,加上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拆迁,带动了房地产热。2001年至2004年的4年间,全市年均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97万平方米1998~200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达281.9万平方米,年均销售面积增长31.6%,大大削减了嘉兴的“房市盆地”。

  2005年嘉兴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显现,虽然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22.5%,但反映当年销售情况的预售面积下降了33.4%,与此同时,全市房地产企业空置商品房面积96.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1.7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121.3%和360%;今年前4个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预售(期房)面积双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6.6%和38.9%。今年一季度末全市空置商品房面积为10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2.4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达254.0%和482.7%,其中1年和3年空置房面积分别为46.6万平方米和20.9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279.4%和558.3%,尽管4月份商品房销售有所好转,但5月份的观望气氛更加浓厚,销售减少,空置房增多,“房市盆地”更加显现。

  另外,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与市民的经济收入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2005年,嘉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9元,不仅低于杭州、宁波、温州、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也低于绍兴和浙江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嘉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48元,不仅低于绍兴的7281元、温州的7222元、杭州的6191元,也低全省平均水平的6079元,甚至比湖州的5741元低293元。嘉兴出现“房市盆地”也就在情理中了。

  嘉兴的“房市盆地”还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本身。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目前,嘉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法人单位351家,其中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只有一家,二级资质企业有3家,一、二级资质企业占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比重只有1.1%,在全省排在倒数第二。和相邻的湖州和杭州比,一、二级企业分别少5家、112家。全市无资质企业202家,占全部开发企业的57.5%。以低资质企业为主的嘉兴房地产开发队伍,时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做一个楼盘改一个名号,虚炒概念,粗制滥造甚至偷工减料。这样的房市能不陷入盆地?

  综上所述,嘉兴的“房市盆地”现象不仅不能成为嘉兴房价还将继续大幅上涨的理由或因素,而且还蕴含进一步下挫的各种诱发因素和可能。

  “房市盆地”是优势

  其实,除了缺品牌,少精品外,嘉兴的“房市盆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另一种优势。由于房市地处“盆地”,居住价格和生活成本相对低廉,对经济收入不高的寻常百姓来讲不啻是个福音。“房市盆地”降低了农民进城的门槛,能吸引更多的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定居落户,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房市盆地”也增加了嘉兴城市的吸引力的招商引资的竞争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才投资嘉兴、定居嘉兴,把嘉兴做大做强,实现新的飞跃。

  但也应当看到,近年来嘉兴的“房市盆地”也日益吸引着炒房者、投机者的目光。一位来自杭州的开发商曾经多次公开表示,之所以来嘉兴,看中的就是“房市盆地”,只要能把嘉兴的房市炒作得与周边城市走平,便事半功倍,足以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这种状况一旦真的出现的话,那么,他们的炒作,只能是制造房市的“虚高泡沫”。当炒房者、投机者带着大把大把的钞票心满意足地离开时,受伤的不仅是嘉兴的百姓、嘉兴的房市,还有整个嘉兴的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嘉兴的“房市盆地”必须警惕诸如“炒房团”制造“虚高泡沫”。从这个意义上,最近一段时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国八条”、“国六条”、“九部委意见”等房产政策,对嘉兴的房市来说是频频利好。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以及5年内转手交易的二手房征收全额营业税等规定不仅能有效地阻止诸如“炒房团”等投机者登陆嘉兴,而且也有效地制止不法开发商对嘉兴房市恶意炒作,哄抬房价,确保嘉兴市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

  然而,眼下更需要做的是,既要通过城市发展规划控制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又要引导房地产开发调整结构、促进商品房的供求平衡,以需求拉动市场。同时,既要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更要培育和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嘉兴房市不仅要走出价格的“盆地”,更重要的是要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走出质量、环境和品牌的“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