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房产

广州房产哪里的潜力大?

2022-11-12 17:16热度:1284

广州上一届政府提出“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八字方针,到本届政府提出的123功能布局战略,目前南沙新城及东部山水新城(黄埔+增城)发展较好。一方面受制于城中心住宅用地,供给少及价格过高,另一方面受城市规划及政策利好影响,近几年开发商集中于近郊区拿地建房。增城、南沙、黄埔、番禺四区为主要拿地区域。从城市总体规划及过往新城发展规律可以确定,郊区发展初期,置业门槛较低。随着优质资源、高端产业的不断引入以及城市交通等基础配套的不断完善,随之而来的是人流的涌入及房产的发展。

【总结】

置业郊区化格局的确立,一方面是城市中心土地少、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政府规划城市副中心及新城,大力发展郊区的结果。近郊区承担着产业外溢及人口转移的重要作用,区域内相关产业不断入驻,生活配套与市中心的差距不断缩短,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新房品质及居住环境也相对优质,同时,区域发展潜力较大,受到更多买房者的青睐。

广州市被联合国评过一个第一。2017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个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人类发展指数”,没错,就是这个指数,广州第一,超过北京、上海和深圳。这个指数主要考虑的是三大项因素:寿命、教育和收入。对这个指数定性的理解:生活在那些高指数的国家和城市的人,可以认为是挣得多,活得久,好素质。对于排第一这样的妙事儿,而且这个指数又恰恰是在体现生活总体质量方面的,广州人民一定是自豪的,“会生活”无疑也是广州人的一个标签。但这个指数并不包含房价因素。中国的房地产,不论假专家还是真砖家都讲的出一箩筐的道理――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讲道理而已――拥有房产的人希望房价再涨,没有房产的人希望房价赶快跌,本来人们对他们心中“厉害的专家就有不同的预期。确实,决定中国房价的因素也不是单纯看人口,看金融,看市场供需那么简单。但如果就聚焦在一个城市内部,我们极海的观点:不同板块的机会和潜力,在中期主要看城市规划。或者说更直接的逻辑,就是城市决策者努力想发展的有前景的产业聚集,会带来高收入人群在周边的生活、居住而“催生”房产机会。这个机会体现的是增长,就是过去没有的盘,现在配套还没有那么齐全,但会有持续购买力人群涌入而带来的增值。广州的十四五规划尚在征集意见阶段,目前从总规上分析广州各个板块的房价增长潜力,除了2018年公布的总规方案,还能参考的最近的资料是《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虚的不表,与利好地产板块“暗含”关联的三个城市定位和规划的重点:1、国际金融枢纽;2、国际科技创新中心;3、一江两岸三带。从国际金融枢纽的角度选择,就是一个绝佳的板块――国际金融城。距离、位置、产业都无可挑剔,就是房价已然很高了,但还是那个原则,看增长。

国际金融城

从国际创新中心的角度选择两个板块:琶洲高技术服务中心和广州科学城板块。

琶洲高技术服务中心板块

广州科学城板块

从一江两岸三带的角度还可以选择一个是广钢新城板块。

广钢新城板块

再考虑一个房价还没有那么高,间接受益广深科技走廊的板块:增城的新塘镇。

增城的新塘镇

每个板块的细节分析先留个悬念,本篇文章主旨是总结一下通过政府决策的规划方案来看房地产板块的走势逻辑:1、无论多大尺度,都要看变化中带来的人口增减。从过去十年的人口增长数据显示,广州全市人口持续增长率仅次于深圳,乐观的看,广州的人口增长还会持续,如果能达到2035年规划设计的目标――常住人口2000万,那2019年底是1530万,到2035年平均每年可增加30万人。总体而言,像广州这样顶级的不控人口的大城市,房市在未来十五年前景值得甚至是最值得乐观;2、逻辑始终关注的是增长潜力和变化。不在主城区,老城区,现有学区房选择,原因是目前的价格也太高了,增长潜力不够;3、还要关注的是离中心城区的距离。距离是硬伤。离主城区稍远,但不要太远,超过35公里(在北京相当于中关村到首都机场)的距离不考虑(所以南沙有很多好故事,但距离“硬”伤了);4、再就是关注居住的稳定性。要在这儿有大规模的人群多样性长期生活。所以不考虑大学城,空港,车站,聚集在这里的人都是暂时的。最后的总结:对于个人房产的投资决策,相当于商户的选址。不同阶段的人生与连锁企业也都有不同的选址模型。对于新入者,构建模型需要的历史数据太少,更实际一点的是一个数据筛选器,你想要什么样分类、过滤方法,筛选器会高效给你一个答案。对于个人和商家选址新手,筛选器最有价值。极海正在构筑的就是这样一个位置数据的筛选器。

“不预测房价,只分析潜力板块”之广州(文中图略有模糊,如需查看高清图,可点击左侧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