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油价到底会涨多高???

2022-11-13 15:02热度:1652

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国际油价接连出现过多次涨潮。去年10月中旬,国际原油价格冲上55美元的历史最高点。今年3月中旬,油价再次冲高至56.15美元。半月后的4月5日,这一纪录再次被刷新,达到60.05美元。国际油价“高潮迭起”,作为进口原油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深切感受到了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带来的巨大压力。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国际油价的飙升,其走势将如何变化?
需求增长过快


    在1991年至1999年的10年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平均每年增加100万桶,而2004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却猛增了270万桶。2005年,国际能源署预测的石油需求增长量最初是135万桶至150万桶,但最近该署已经将这个数字调整为180万桶。这个数字虽然比2004年低,但已经比2003年高了许多。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原油需求增长量的1/3来自经济发展较快的中国,在中国每天640万桶的石油消费中,有约290万桶来自进口。


    2005年与往年相比,其特定因素是北半球气候的异常。每年的第一季度和上一年的第四季度都属于北半球的冬季,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第一季度北半球比往年更冷,用于取暖的燃料油日消耗量比往年增加了20万桶。这一异常情况也许可以解释今年第一季度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但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北半球取暖用油大幅下降。需求的回落似乎必然会带来油价下跌,但事实是进入4月,油价继续攀升并超过了第一季度的最高值。


    导致需求仍然居高不下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和印度需求旺季的到来,因为处于亚洲的这两个国家都进入了春耕春播季节。与此同时,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美国即将进入一年一度的旅游驾驶季节,汽油需求高峰随之到来。另一个原因是炼油厂需要持续“吃进”原油。


    从需求的角度讲,正常情况下,每年的第二季度是全球石油需求最低的季节,第三和第四季度的需求量只能比第二季度更高。因此,需求的增长是国际原油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供应增长乏力


    如果供应充足,全球石油需求的增加并不能带来油价的飙升。问题在于原油供应的增幅赶不上需求的增幅。正是这一矛盾加剧了油价的上升。


    影响国际石油供应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欧佩克,二是非欧佩克国家,三是伊拉克。


    欧佩克是影响石油价格的最重要因素,但今年年初以来两次增加原油生产能力已经使该组织的原油剩余生产能力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该组织也明白,一旦原油产能达到极限,那么能够影响世界原油价格的杠杆就失去作用。因此,欧佩克不会轻易将产量推至极限。


    仗着迅速增长的石油产量,曾有一段时间,非欧佩克国家认为由欧佩克主导国际油价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当其产量增长达到高峰而后回落的现实出现时,也只能表示无奈。今年,非欧佩克国家已经将年度原油的日增产量由原来的100万桶,减少到了90万桶。原因主要是俄罗斯,今年该国的原油日增产能力已经由原来的60万桶,减少到了20万至30万桶。虽然有的国家增产能力有所上升,但难以遏制总的下降趋势。


    伊拉克本来是欧佩克成员国,但由于该国处于非常时期,其原油产量不受欧佩克限制。正因为如此,伊拉克曾经是保证世界石油供需平衡的希望。但伊拉克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使原油日供应量达到300万至350万桶,原因是其社会局势的动荡。到目前为止,伊拉克至土耳其的输油管道仍然不能正常运营。原油外输能力下降,使得该国向世界石油市场输血的能力大打折扣。今年第一季度,伊拉克平均日供应量只有180万桶——甚至没能达到200万桶的最低预测。


    油价飙升的另一因素是由高油价本身带来的。由于油价走高,各大炼油厂开足马力生产,延长甚至取消了应有装置检修或大修,从而埋下事故隐患,造成重大事故频发。今年年初以来,已经有5家大型炼油企业在重大事故中尝到苦果,而成品油供应的紧张又带来人们心理上的恐慌,进一步加剧了油价的上升趋势。


风险、投机与炒作


    主要产油国和地区的动荡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对油价飙升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伊朗核问题可称得上是世界石油市场上的第一颗危险的种子。如果伊朗核问题最终导致军事对抗,那么全球石油的供应将面临更大的危机。同时,如果伊朗进行报复,很可能封锁霍尔姆兹海峡,而每年通过这个狭长而易于控制的海峡的7.5亿吨石油将被迫中断供应,世界石油市场将陷入混乱之中。


    其次是委内瑞拉。查维斯总统已经多次威胁要中断对美国的石油出口,而一旦委内瑞拉真的停止对美国的石油出口,那么这个对石油经济依赖度很高的国家将因失去石油经济的支撑而出现混乱——至少在短时期内是这样。美国也绝不会毫无作为。其结果是加剧世界石油市场的混乱。


    此外,盛产优质轻油的尼日利亚,因为劳资纠纷而造成罢工的威胁依然存在;世界第一石油供应大国沙特的恐怖活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南北苏丹在达尔富尔地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甚至仍有激化的可能;基地组织的活动依然在进行……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的因素都渗透在石油市场中。


    另一个对稳定油价不利的因素是由炼制能力带来的,由于环境保护的限制,资本流向提高炼油质量以增加市场竞争力,而没有流向增加炼制能力上来,导致总的炼制能力跟不上上游原油产量的增长,影响了成品油的市场投放量。同时,处于中间环节的运输能力也成为制约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候这些因素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更多的时候,它们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供需的矛盾和潜在危机以及炼制、运输等固然是使油价步步攀升的重要因素,但如果没有投机资本的介入,也许油价会低许多。投机资本追求利润的手段中往往离不开炒作,炒作对油价如同火上浇油。


    据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统计,国际资本市场中,出现了投资基金的资金流动量高于贸易资金流动量的异常现象,这说明投机资本大量流入能源和原材料的多头交易中。原因是在原材料价格高涨的情况下,其他贸易不被看好。在这种背景下,各管理咨询机构纷纷调高原油价格预测。不久前,高盛公司预测今年原油价格将达到105美元,布伦特也调高其预测至43美元,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也调高至46.4美元。


    今后的油价走势无非有三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稳定在50美元左右;另一种可能是出现突发事件,油价会继续升高;第三种可能是油价会降下来。油价降下来的可能并不是没有。原因一是石油需求可能有所下降。一方面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美国的原油储备充足,达3.15亿桶;另一方面油价过高会抑制需求增长,不仅影响石油经济,也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第二个原因是作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第三个原因,由于炒作,不否认油价中有泡沫成分的存在,而泡沫一旦被捅破,那么油价的下跌将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