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近期油价还会下跌吗?你怎么看?

2023-07-01 08:23热度:594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一定会稳定在一个相对低位的油价,美国加大石油产量以应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减产和对俄罗斯的制裁就是一个例证,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竞选理由,政客为了政治,是可以不惜任何代价的。

国际油价难说,国内油价好说,国际油价继续跌不停的话,国内油价会缓慢下跌,如果国际油价停止下跌甚至上涨,国内油价会稍微原地观望,之后跟上国际原油的脚步上涨!

现在油价下跌了吗?

你确定没有问错吗?不是现在油价上涨了吗?,国际油价从4月20日到现在持续上涨,WTI原油涨幅超过220%,布伦特原油涨幅超过160%,国内油价暂时还处于地板价保护当中未能上涨,不过原油均价已经达到39.79美元,距离油价上调仅在一步之遥。

随着欧佩克原油供应端不断收紧,经济也在不断复苏,2020年油价必定是个回升的阶段,只不过期间可能会受到疫情、产量放大等因素放慢脚步,但是不会停止上涨,本次油价调整将在6月28日正式开启,油价上涨的概率至少有9成。

油价应该再下跌一些,对民众来说很重要

油价一日暴跌40%,中国为什么不趁机把沙特的原油买光,存起来以后用呢?

目前油价暴跌是我们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不趁机把沙特的原油买光,存起来以后用呢,这个想法是不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有这个想法并收储,世界上其它国家也在拚命的“吃进”,如美国、日本。为什么沙特的石油还没有买光, 里面涉及到原油的储存能力问题。

可以打一个不恰当比喻,苹果便宜的时候怎么不收储,第二年再到市场上去卖呢?虽然原油不是苹果,但储存起来消耗和管理成本也是非常惊人,搞不好,成本一折合,降价时原油+收储成本还会高于现价。因此运营成本,储存设备都是制约着我们收储原油的能力。

▲浙江舟山群岛岙山岛的石油储备基地,注意远方的岛屿都是储罐,图中每个石油储罐十万立方米,旁边是万吨油轮

先看看我们国家收储能力

从2004年3月我国就着手原油收储准备工作,考虑到石油海上运输方便、东部经济发达,需求多,还要考虑防恐怖袭击,自然与人为引起的火灾等各种因素,最后选择了浙江镇海、舟山,山东黄岛、大连。经过几年建设,2008年四大收储基地建成并投入运行。

刚刚建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油价从150美元/桶下跌到50美元/桶,4个基地抓住时机,收储了大批廉价原油,并于2009年上半年注油完毕。当时平均收储成本仅约为56美元/桶,基地建设和原油收储大获成功,之后二期又在黄岛、舟山开始追加建设,二期储备基地还布局西部地区和地下储备库,目前三期工程开始选址。目前我们国家原油收储能力多大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2014年发布的报告,我国储备能力达到1.41亿桶。按2013年每天消耗石油139万吨的规模静态计算,战略原油储备只够使用8.9天,商业原油储备可用13.8天,全国原油储备的静态能力总共约为 22.7天,4大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

从上面数据来看,我们国家原油储备能力最高才22.7天,战略储备不足10天,这对一个14亿大国的需求微不足道,我们为什么不加大存储量呢?这里涉及储存设备问题。

战略石油储油罐通常采用10万立方米的大罐。什么概念?一个罐就占地5000多平方米,差不多一个足球场的面积,高20多米,相当于7层楼高,建设一座钢罐需要消耗2000吨钢材,一座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往往有几十个这样的大储罐。

原油这个东西储存起来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我们知道,炼油厂裂解石油后有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沥青等物质,汽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金属油储罐每天因昼夜温差而造成罐内压差变化,得给它设计一个罐顶的呼吸阀让它“出气”,否则油罐压力大会爆裂。据说油田5000立方这个小储罐,它是油田采油厂的生产罐,每天因温差变化和收发油作业导致的气压差,“出气”损失要100吨左右(数据有些不准,只用于说明问题),当然国家储备油罐没有收发油作业,损失可能小些,但这种消耗非常惊人。

原油中的汽油最贵,挥发掉的都是原油精华,挥发不掉的都是重质烃成分及胶质、石蜡等,这意味着长期存储会让原油“变质”,质量下降。

我们怎么存储原油最好呢?大家想到了,把它放入地下,这方面美国人脑洞大开,也很会玩儿,利用墨西哥湾附近得克萨斯州境内集中分布着大量盐穹地层,它们在地下挖洞,将水打入盐穹溶解岩盐,然后将卤水抽出,形成了体积巨大而且封闭性良好的洞穴,由于原油与盐岩不反应、不溶解,且有足够的承压能力,工程量小于人工混凝土洞油库,是一种理想的储油方式,美国90%的原油都储备在盐穴中,这是目前最经济最好的储油方法,美国利用该方式储存了7亿桶原油。上图

▲地下水封油库

我们国家与美国相比只有在四川盆地,云南边远地区地下有这种盐层,可以借鉴一下,但这些地区偏远地区经济不是很发达,运输成本很高,仅考虑建地下存储还是不够的。为此我们还在东部沿海地区建了地下水封石洞油库:在具有稳定地下水的岩石区域挖掘洞穴,在洞穴内储存原油。石洞四周被水包围,形成“保护膜”,防止原油渗漏。我们知道地下水位会有变化,符合这种地质构造的不是很多,实践中为了避免混油和漏油,还会在相邻石洞间建造人工水幕。水幕系统为了避免因干旱而发生地下水位下降,导致洞库顶部缺水,还会在洞库顶部挖掘人工注水通道等,这还没有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成本。

当然还有油价下跌问题,哪里是底?熊市没底,股市上常常听到股民这样说。有的时候储备库都快装满了,没办法再买油了,油价还会下跌,这个时候储油成本便高了起来,为此我们只能通过调节国内石油开采产量,或通过购买期货锁定一部分廉价原油,来摊平成本。当然这是运筹的事,是利用金融市场来进行风控。上图

上面啰嗦半天,我们可以看出,收储原油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各国收储能力并不是很高,加之原油市场还有波动,各个国家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原油再便宜购买量也不是很高,导致沙特的原油不会被买光的,

想要买光沙特的原油,并不现实。原因有四个:

第一、原油的储存有大问题。

和铁矿石、煤炭这些资源品不一样,原油容易挥发,而且存放时间长了会变质,对储存环境要求很高。煤炭可以挖个坑埋起来,原油不行,直接埋到地下,环境保护要不要了?

有人说,能不能把原油注入大庆的地下,反正之前把油抽出来了,现在在注回去呗?这条路基本也行不通,并不是说原油顺着钻井直接流下去就可以的,得加压呀,地下这么深,得给多大的压力呀。地质结构这么复杂,要把原油彻底的注回地下,还不能污染地下水源,还不能引发地震,而且,最关键的是,以后要用的时候,还要再抽出来,这一注一抽,所花的成本恐怕比147美元的油价历史高点还要高。

上面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没有可行性,储油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成本的问题,硬要去做也能做,但那么高的成本,做到了又有什么意义呢?甚至还不如去研究一下怎么把煤转化为清洁能源,还有那么点可行性。

第二、运输也有大问题。

中国虽然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运输能力,油轮多的很,国家一声令下,全都冲到了中东。

但油轮再多,运力也是有极限的。这轮油价大跌之后,中国的运输船往返于产油国之间,但就算再怎么快,船总不能飞起来。运力其实也决定了我们的购买速度。

第三、则是政治博弈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沙特是美国的“小跟班”。现在油价暴跌,全世界都在卖,美国顾不上,也管不了。

但等美国空出手来,沙特也会掂量掂量,持续给中国供给廉价的原油和油价暴跌的时候,随行就市卖给中国廉价的原油,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其实我们想买买买,把沙特的原油买光,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可能的。并不是我们有没有能力买光的问题,也不是买回来有没有地方放的问题,而是人家根本就不会卖。

第四,则是美国自身的原因。

这轮油价的下跌,除了沙特和俄罗斯两个能源大国打架,还有美国疫情严重,无暇顾及杂事的原因在。

特朗普这个人做事远虑不在乎,只是盯着近忧。那美国的近忧是什么?当然是失业问题,经济问题。

看看现在疫情还没有停止,特朗普就急匆匆地宣布,马上要全部复工,这其实就是在赌。

假如特朗普赌赢了,美国经济能缓一口气。到时候油价很可能就会迎来反弹。如果赌输了,那油价则可能再来一轮跳水。

能源独立是经济独立、政治独立的根本所在。能源在手,天下我有,说话底气才足。

这次油价暴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会,但也仅仅只能是把国家储备库填满而已。一旦储油罐满了,油价再怎么跌,我们也只能看着了。好在此轮油价下跌是趋势性的,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30~40美元的原油会是市场的主要价格区间,这对中国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