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什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或阐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内容。给分

2023-06-01 05:20热度:6063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货币政策达到货币当局希望实现的目标的有效程度。它取决于四个因素: 

①货币政策时滞。如果政策时滞有限,而且分布非常均匀,中央银行就可以预先采取措施。如果分布不均匀,中央银行的预测能力将下降,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就会失去效力。

②微观经济主体的心理预期。在理性预期假定条件下,人们的心理预期变化将削弱甚至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

③金融制度变革。金融制度的变化会增加货币定义的困难,改变货币流通速度,改变人们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它还可能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迅速传导到国内,增加货币政策控制的难度。

④政治因素。此外,经济体系中还存在着无法控制的 “外部冲击”,如石油价格上涨、技术革命,都有可能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扩展资料:

取决条件:

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三个条件:

1、货币能否系统地影响产出。

2、货币与产出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

3、货币当局能否如其所愿的控制货币。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衡量物价稳定与否,从各国的情况看,通常使用的指标有三个:

一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它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为对象,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二是消费物价指数,它以消费者日常生活支出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消费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

三是批发物价指数,它以批发交易为对象,能较准确地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变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通货膨胀以外,还有一些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因素。

这个限度的确定,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另外,传统习惯也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有效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货币政策效应,就是指货币政策操作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作用于总支出,最后实现既定目标所取得的效果。总的来说,衡量货币政策的效应,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是看发挥效力的大小。由于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很多,除了经济因素外,社会、政治、心理等等非经济因素也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科学准确地衡量某一货币政策的效应,必须对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进行分析,才能避免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