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资管新规之后,现在银行货币基金理财还能持有吗?

2022-11-14 19:51热度:3915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这几天大家都很关心新资管新规,对未来我们每个人购买理财产品的影响,大家心里有个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以后银行的理财产品还能买吗?其实理财产品还是以前的理财产品,只是以前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预计收益做了强行的兑付,打个比方本期理财预期年化收益5%,第一期其实收益为2%,以前银行还是按照5%进行兑付,看似银行赔了3%,但是产品第二期收益10%,但是银行还是按照5%进行兑付,那么第二期银行就赚了5%,其实以前的理财产品银行就是采取这种方法进行兑付的,其实总的来算银行还是不亏的,客户这边的预期收益被银行做成了承诺兑付,这样让很多投资经验较少的客户吃了定心丸,总认为保本型理财产品是不会赔钱的是可以放心投资的,其实现在的新资管就是要纠正银行给客户造成的这种误会,就是要还原投资的原本面目,投资就是投资,投资就是有风险。

但是我们以后还能不能买了呢?小编认为理财产品的投资构成还是那样,买是肯定可以买的我们要比以前更谨慎,更小心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那么就要分散风险,假如您买1个理财产品本期收益2%那么显然本期没有到达您的预期,那么如果您分散到3支产品,那么就有可能一个理财为-1%、一只3%然后租后一只10%,如果每只都是等额投资,那么最后的综合年化收益为4%,那么是不是就分摊了风险,最后也能获得了预期的收益回报。

其实大家也不要过分解读,监管部门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还是做了严格的规范的,小编仔细看了一下新规,里面就明确的说明了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权益类产品投资于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比例不低于80%,混合类产品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前三类产品标准。所以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投资做了明确的划分投资领域,大家可以看到固定收益性理财投资方向几乎都是在风险较低的存款和债券资产上。而且新规里规定金融机构在发行资产管理产品时,应当按照上述分类标准向投资者明示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并按照确定的产品性质进行投资。

所以说监管还是很严格的,不仅对于投资做了很严格的界定,而且对于投资者的划分也给出了界定,以后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跟定会被界定您的等级,投资机构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推荐产品。

总的来说新规是有利于市场规范市场的重要表现,更还原了投资的本质。只要大家合理理财理性投资相信各个投资等级的客户都能实现和以前差不多的收益,甚至更高的收益。

资管新规出台后,你还是可以投资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这些都没有变化,只是银行不会再为货币基金投资失败,进行刚性兑付了,而且资管新规还设定一个过度阶段。保本理财可能还会延续至2020年,所以您尽可以继续投资下去。但是到了2020年以后,银行就不会再给你刚性兑付了,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是否能够继续投资货币基金或各类理财产品。目前一切还是照旧。

所谓的资管新规,并不是不让你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了,有三重含义:一是把表外的所有银行理财产品收归于表内,这样可以防控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究竟有多少,都是众说纷坛。况且表外的理财产品若是回归表内,那可以受到更严的监管,对你的投资安全性更有一层保障。

二是短期90天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将会被取消,这意味着,对于投资者来说要购买中长期的投资理财产品了,原因很简单,只有30-90天以内的理财产品,根本没有任何封闭期,即使是货币基金都难以很好的拿钱去理财,所以中长期的理财产品,更有利于投资者获得稳健的收益率。

三是,资管产品的合格个人投资者的门槛变得相当相当高:“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事实上,之前的私募基金、信托产品、银行与大宗商品挂钩的理财产品,都对投资者的资金实力提出较高要求。比如私募基金要求拥有100万以上投资资金。

而这次《资管新规》提高了合格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意味着高风险领域将由具有一定投资经验的高净值群体去玩,而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应该投资风险相对较低的金融产品。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也是对普通投资者的一种保护措施。而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投资品种,属于风险较低的产品,投资者可以继续投资,只是以后收益率并不是承诺固定的,而且银行也不会再为此提供托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