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美联储6月会议表态接近市场鹰派预期的上限,有什么影响?

2023-06-23 23:23热度:1747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按兵不动,并未讨论Taper(缩表)。货币政策声明显示,美联储对经济前景更加乐观,但仍认为通胀是暂时的。

不过,议息会议的18位美联储官员中,有13人预计将在2023年加息,且大多数人预计至少加息两次,只有5位委员预计不会加息。另有7人预计最早可能在2022年加息。而在3月的预测中,仅有7人预计将在2023年加息,仅有4人预计将在2022年加息。

为什么?

因为美国经济的向好情况,今年一季度美GDP按年率计算增长6.4%。在今年的3月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新一轮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法案,本轮财政刺激对居民的补助力度要大于前几轮。

一是每人一次性现金发放1400美元,二是每周失业救济金额外补助300美元,三是自7月起每个儿童可获得为期一年每月250-300美元的税收抵免。

从2020年3月到今年的3月,几轮财政刺激后,居民的整体储蓄相较与2019年明显增加。这就使得居民整体的消费意愿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受到较大影响,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消费,推动经济的恢复。

加上美国疫苗注射覆盖率的不断增加,目前美国各州也在逐步放开限制,美国经济最大的推动力,消费经济有望逐步恢复。

所以,在6月份的议息会议上,将2021年GDP增速预测由6.5%上调至7%,整体是非常乐观的。之所以更多的美联储官员预计2022年会加息,就是基于对经济的乐观预期,而并不是因为美国通胀率的上升。

为什么?难道美国5月份通胀率破“5”不是因为美联储撒钱撒的吗?

是,但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美联储的财政刺激,增加了美国居民的储蓄,推升了大家消费的意愿,购买需求增加自然会推升CPI。但今年CPI的大幅增长,在美联储看来,主要是短期因素的刺激,这个短期因素主要不是居民购买意愿,而是供应无法满足需求。

为什么这个供应满足不了需求呢?

因为虽然美国的疫情因为疫苗或是管控升级,整体形势好转了。但是其他国际的疫情,尤其是美国的几大供应国,比如印度、巴西等国际,因为疫情的严重,无法满足美国大量的商品需求,且部分原材料价格也因为供应不足,价格大涨,所以外部因素推升了美国的CPI。但是这些随着疫情的好转,都会解决,所以只是短期因素。

最后,再说说对我们投资的影响吧。

美联储3月份1.9万亿的财政刺激将在今年9月份结束,而且美国的经济整体情况是向好的。所以,在9月份以后,QE整体会趋向收缩,美元流动性会减少。另外,随着经济的好转,加息也是必然趋势。 那么,在这个趋势形成前,市场预期会趋向一致,美元指数可能会进一步走强,全球美元可能会趋向回流美国。

这样,所有新兴市场都会面临外资流出的效应,中国也不例外。所以,市场波动可能加剧,但是不是一定会下跌,倒也不一定,但是一些估值较高的品种可能会存下一些风险。这个风险需要注意下。

汇通网讯——6月16日纽约时段盘中,北京时间周四凌晨2点整,美联储公布最新的6月利率决议,美联储维持利率0-0.25%不变,符合预期。从本次美联储决议声明上看,美联储措辞略偏鹰派,美联储上调了通胀预期,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加息时间点略有提前。在决议公布后,现货金价短线重挫20美元刷新一个月低位,美元指数短线上扬近50点,其它非美品种不同程度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