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山地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

2022-11-14 06:14热度:3333

山地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山地农业是指在山地形态下,开展的可耕作或者是从事农事活动的统称。

这类农业最大的特点是块多、面小、分布零散,垂直带状分布明显。

山地农业相对平原农业来说,耕作难度系数大,单位生产效率低,是农业类型中比较难啃的一块骨头。

国家早在很多年前就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业有了质的飞跃。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归根结底是生产要素的现代化,即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我们总结为人和物的要素组合。

搞清楚了这几点,我们分析山地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就相对容易的多。

根据山地农业块多、面小、分布零散的特点,举个例子种植大田作物,比如说水稻,玉米,试想这样的地方使用机器是多么艰难,普及机器不太可能,会不会多付出劳动成本,整体算下来,仅仅是弄个吃喝,想要盈利不太可能。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不种大田作物,改种其他作物,比如药材、经济林、单位产出效益高的品种呢?

那当然可以了,充分发挥土地优势,种植适合当地土壤结构的品种,发挥资本优势,企业家才能,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这是从种植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在衍生一些,把种植农业发展成观赏农业,山地农业良好的地理形态,用心打造一番,吸引城里人观赏,体会农业的魅力,岂不是更好?

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不停的追求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有产能优势,还要有生态优势。

综上所述:山地农业的现代化,就是各生产要素的现代化,是各要素有机结合,发挥最大效能的结果。

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山区,尤其是贫困边远山区。

这里地形复杂,地块大多是坡底或台状地,大小不一,机械化使用率低,有的地方至今还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方式。

要实现山地农业现代化,就要强化山地农业的研发,国家必须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可调动全国科研力量,根据气候、地理、地形、市场等,进行联合攻关。

同时,国家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和调动当地农民购买试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加强适合山地农业作业生产机具的研发,多生产农民朋友喜爱的现代农机具,以提高他们的生产力。

大力引进现代农业企业,根据各地特色,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渔则鱼,宜牧则牧,以示范带动农民改变传统观念和生产方式,走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