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须600字左右

2023-06-21 10:49热度:987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全年工作的主线。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过人们的预料。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本身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工业生产显著放缓。去年最后3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分别回落9.7个、11.9个和11.7个百分点;能源、原材料和运输需求缩减,钢材、电解铝等产品市场价格下降,产能过剩问题明显暴露。今年前两个月,工业生产增速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近7年来的最低点。 二是对外贸易急剧下滑。去年11、12月份,外贸出口额分别下滑2.2%、2.8%。今年以来,出口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大,1月份下降17.5%,2月份下降25.7%。 三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不畅、利润缩减状况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外向型行业向其他行业蔓延,亏损企业增加较多。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7.3%,创多年来新低。 受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全国企业用工需求明显下滑,就业形势更趋严峻。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必须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在外需显著萎缩的情况下,着力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 去年11月5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并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推出了两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GDP的16%。其中,中央政府新增直接投资1.18万亿元,主要用于民生工程、技术改造、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根据预算,今年国家将落实1.18万亿中央新增投资中的5915亿元。 在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国家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通过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活力。 据初步测算,今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受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等影响,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出现多年不见的负增长。今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又需要大幅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 为了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国家今年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同时发行2000亿元地方债券。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虽然增加较多,但仍在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 此外,国家今年将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改善民生、基础设施、灾后重建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的变化,始终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11月我国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货币政策近10年来首次提出“适度宽松”。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其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作用,便利、及时、较低成本地供给资金,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去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大幅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同时,还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流动资金大幅增加。今年,国家继续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此,广义货币计划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今年前两个月,银行信贷大规模增长。其中,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2月份增加1.0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