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近期社会热点话题

2022-11-11 22:29热度:7957

日前,在由某机构组织的“垃圾处理资源化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交流会”上,关于垃圾焚烧处理是否可行的问题再次被提及并成为争论的焦点。会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主烧派”和“反烧派”,有专家对于北方某市市政府确定的2015年垃圾焚烧处理、生化处理和填埋处理比例达到4:3:3的规划方案提出了尖锐批评。
  二恶英(英文名:Dioxin),又俗称二恶因,属于氯代三环芳烃类化合物,是由200多种异构体、同系物等组成的混合体。二恶英的发生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制造包括农药在内的化学物质,尤其是氯系化学物质,像杀虫剂、除草剂、木材防腐剂、落叶剂、多氯联苯等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派生;二是来自对垃圾的焚烧,焚烧温度如低于800℃,塑料之类的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从而生成二恶英。资料显示,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几次二恶英类化合物污染事件分别为:日本和台湾的“米糠油事件”、越战期间美国投洒的“落叶剂二恶英事件”、1976年意大利“Seveso三氯酚生产车间爆炸事件”、1999年比利时饲料污染造成著名的“污染鸡事件”。但这些恶性事件均非由垃圾焚烧处理产生的二恶英所致,所以如果以二恶英在上述领域的危害来讨论垃圾焚烧中的影响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随着世界各国对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和重视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垃圾焚烧处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同时垃圾焚烧处理相对于垃圾填埋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减容、减量效果好(可以使垃圾体积减少80~90%%,重量减少80%%),有利于资源再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或供热);同时占地相对较小。因此,该处理方式才能成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主流处理技术。而目前在我国,近年来随着垃圾焚烧处理项目的逐步投产、运营,垃圾焚烧处理所占得的比例也由2000年初的2.9%%提高到10%%以上,处理比例大幅提高。对于目前垃圾焚烧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首先,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现有烟气排放标准的落实、执行。我国目前执行的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是国标GB18485-2001,其中二恶英排放限值是1.0ngTEQ/Nm3。这个标准是经过专家反复研究、论证,并结合国内技术经济水平制订出来的,其科学性、权威性不容置疑,关键是其贯彻和执行情况。由于检测技术、检测设备和检测费用等问题的限制,目前国内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够按照该标准建设,并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完全达标的仍相对较少。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如何加强对现有或拟建的垃圾焚烧处理厂的监督、管理,确保达标排放至关重要,这也是规范垃圾处理行业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垃圾处理投资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其次,政府、媒体、垃圾处理企业等应加强对民众的引导和宣传,正确认识和理解垃圾焚烧处理所产生的危害。目前许多项目选址由于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而搁置,选址难也成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头等大事,甚至超过了融资难。南方某市垃圾焚烧项目当初也遇到了类似问题,当地政府积极邀请附近村民代表赴国内几个已投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参观考察,村民代表对垃圾发电有了直观认识和了解后,从根本上转变了认识,转而支持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民众对垃圾焚烧处理厂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已有的不良印象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最后,要积极探索垃圾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出切实可行、适合我国国情和垃圾特点的处理工艺,不断提高行业发展水平。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的鼓励、优惠政策层出不穷,许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环保企业等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工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所突破和创新。因此,不断探索、开发新的垃圾处理技术和工艺,或者不断完善现有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工艺,并尽快投入生产,实现规模化应用,保障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垃圾处理行业应面对的永久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