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谢安,东山再起!东山文化有哪些.(故事,传说。。。)

2023-06-29 12:31热度:3437

东南亚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现于越南清化省东山村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永富、河山平、河北诸省。一般认为年代在公元前 3世纪~公元1世纪。20世纪20年代以后,法国和越南的考古学家先后进行了发掘和研究。 该文化居民居住竹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屋顶苫草,屋脊成马鞍形翘起。墓葬种类较多,有土坑墓、船棺葬、也有火葬或仅将头颅葬于铜缸之中的葬俗。青铜器有铜鼓、短剑、戈、矛、靴形钺、箭镞、犁、斧、锄、锹、瓮形缸、圈足盖盅等。其中铜鼓的基本形制是面小底大,胴部突出,胴、腰、足3段分明,纹饰有翔鹭、羽人、竞渡、鹿、牛等。在铜鼓分类中,这种鼓虽然属于早期形式,但晚于中国大波那墓葬和万家坝墓葬及昌宁、弥渡等地所出的铜鼓。短剑、戈、矛的形制较多样。陶器均为粗陶,火候不高,陶色有红、褐、灰 3种,纹饰多绳纹和度纹,器形有釜、罐、盆、圈足瓶、盂形器等。铁器不多,有斧、锄等。石器除常见一种形石环外,尚有少量磨制石斧和石珠。在一些墓葬中,出有草叶纹铜镜、蒜头扁壶、圆壶、铜剑、五铢钱、王莽钱等汉式器物。东山文化经济的基础是以水稻为主的定居农业,社会则处于奴隶制阶段。从铜剑人形剑柄上的纹饰看,其居民辫发后垂,额上围一窄头巾,戴耳环、手镯,衣著仅胯下系一带。

大凡稍有文化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东山再起这句成语的,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见过东山,也不知道东山在哪里,就像谁都没有见过龙,可谁都知道龙一样。东山坐落在上虞境内,这是大自然对上虞的赐予,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发生在上虞,这是历史对上虞的馈赠,足以令每一个上虞人为之骄傲和欣慰!上虞东山的确切位置在今上虞市南40里上浦镇境内的曹娥江东侧,然而诚如斯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仙”不是别人,他就是让东山与其一道扬名天下的东晋大名士、名宰相、军事家谢安。历史上与谢安有关的东山,除了上虞东山,另外还有两座,它们分别是南京东山和临安东山。南京东山在今南京市东南隅的梅岗附近,那是谢安出任东晋宰相后命人用土堆垒而成的一个小山头,名之小东山,此山周围曾经有过许多谢氏族人的坟墓,也一度成为谢安本人的魂归之地,至今犹存;还有一座东山在浙西临安市境内,当年谢安为避朝廷征诏而躲进了那里的一个山洞,十余年后,当地人得知谢安东山再起当了宰相,便将此洞所在的山头亦名之为东山,这是后语。谢安与东山的不解之缘,源自他的祖父谢衡。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西晋王朝内部发生永嘉之乱。大批仕族纷纷南逃,时在西晋朝廷任散骑常侍之职的谢衡,为避杀身之祸,举家南逃会稽,但他没有回到祖上长期生活的山阴,而是落籍于兼有水陆之利的上虞东山,从而成为上虞东山谢氏的始祖。当时的东山,除了国庆寺香火续存外,几乎没有其他名物。一生笃信儒学又重名物的谢衡对东山的开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先是修整了国庆寺,疏浚了始宁泉,继而经过实地踏勘,决定在东山上建造东眺亭、西眺亭、白云轩、明月堂、蔷薇门及供谢氏族人居住的大宅――始宁园等景观,以壮东山声色。正当谢衡着手实施他的宏伟计划时,天不假年,他便撒手人寰,下葬在东山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