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搭配?

2022-11-13 09:47热度:846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间接地价值地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影响与制约价值分配的两个主要因素,在国家宏观价值调控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了有效地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管理,并且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效能,本文就此问题略抒管见。 一、正确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特色,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各有优势,两者既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又各自独立不可替代,具体表现: (一)两者的目标相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同属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两大经济政策,两者的目标一致,虽然可供具体操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以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相对稳定为最终目标。 (二)两者的功能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调控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上具有不同的功能,尤其是货币政策需求总量的控制更具有力度;但在我国传统经济政策中,往往只重视财政政策对总量的控制,而仅仅把银行看作是财政的出纳机构,机械地视银行为财政的附属物。其实财政在总量的控制上只能改变总量的分布结构,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其有效供给,它对总需求的调控却没有货币政策更为直接。 (三)两者的效率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两大问题上功效不同。财政政策可以运用税收杠杆与财政补贴等经济手段,对不同的经济效益主体,实施不同程度的调节,在解决社会分配的公平性问题上,尤其是通过所得税调节,具有独特的作用,而货币政策由于受信贷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制约,是很少顾及到公平性原则问题。 (四)两者的作用不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方面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对调节物价总水平的作用更为突出,通过变动基础货币,调整存贷利率,影响社会总需求,尤其是对资源约束型经济效果更为显著,而财政政策在这一方面却难以与货币政策相比。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控的模式有三种可供选择: (一)“松财政与松货币”政策模式,即“双松”模式,它通常是在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通过税收支出投资优惠,调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率等来刺激社会需求,以使经济复苏。 (二)“紧财政与紧货币”政策模式,即“双紧”模式,它通常在需求过旺,供需缺口过度拉大时,政府为抑制过度膨胀的需求,防止通货膨胀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震荡,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控制信贷计划,进而控制社会总需求。 (三)“紧财政和松货币”政策模式,即“一松一紧”模式。前者是指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运用税收优惠鼓励政策进行投资,同时,控制货币流通量,防止通货膨胀加剧,后者是指政府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存贷利率以鼓励投资,同时,减少政府支出,减轻对市场的压力,以稳定物价,使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三、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最佳模式选择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该采用“松紧搭配”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 其理由:(一)从调控模式上看,“松财政与松货币”模式会带来较高的投资和较高的经济增长,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总量基本平衡而结构不够合理的经济现状,具有坚实的国情基础。 (二)从财政管理上看,我国财政比较困难。1991年至1992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过赤字达23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为206.4亿元,地方财政赤字为31.1亿元,1979年至1992年累计赤字达1000亿元。财政收不抵支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国财政,“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体制,不但没有解决财力分散的格局,反而助长了区域封锁,同时承包制不仅承包了利润,而且也变相承包了税种,各地方以局部利益为目标,引起了强有力的投 资冲动,变相承包税种,越权减免,开发区低价批租,乱开保税区等,严重地冲击了中央财政、使本来就举步艰难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而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价值调控,因此,提高中央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实施紧缩财政政策,是我国目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客观要求。 (三)从货币政策职能上看,在实施紧缩财政的同时,必须辅以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扩张的经济必然对货币提出扩张的需求。资金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加油站,资金不足的矛盾,在紧财政的情况下只能运用较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融资、拆借和非金融机构信贷,加以弥补,从而使建设资金得以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资源有效配置的空间,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学报但是,应该指出的是, 在实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必须注意信贷资金结构的调整,必须注意规范信贷行为,必须注意目前货币超经济增长的趋势。因此,在紧财政情况下,加强中央银行对货币总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的控制,以创造一个币值稳定的流通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