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仍处在初级水平吗?

2022-11-13 23:17热度:4825

谈及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有院士坦言,国外的学术界、企业界同行都衷心称赞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商业前景走在世界前列,但对人工智能前沿关键技术例如下一个人工智能基础算法的突破是否会在中国,他们并不乐观。



实际上,国内目前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去年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实现这个目标,要解决的最大短板就是原始创新能力包括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徐波说,从技术层面看,国内绝大部分的高科技企业还没有像国外的科技企业一样开展基础研究,去打造从基础研究到芯片再到应用的生态链。

人工智能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呢?

鉴于人工智能可大幅提升生产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将有可能受到巨大影响。

在多家中国科技巨头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之一。众多的人口和完整的产业结构给中国提供了创造海量数据和广阔市场的潜力。中国应注重培育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基础性工作,如建设开放的数据环境,打造精英人才库等。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可用于改善医疗、环境、安全和教育,提升民生福祉。与此同时,由于它模糊了物理现实、数字和个人的界限,衍生出了复杂的伦理、法律及安全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普及,需要审慎管理来应对这一转变。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应由市场主导,但它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完备的政策框架。我们建议,中国的人工智能战略应考虑五个重点:建立完善的数据生态系统,拓宽人工智能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储备,确保教育培训体系与时俱进,,以及在国内和国际上建立伦理和法律共识。

科技产业正在快速的全球化。中国有能力,也有机会领导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和治理,确保人工智能为全人类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