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世界经济会出现大萧条吗?

2022-11-14 16:56热度:4386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正好在两个多月之前回复的《当前疫情肆虐全球,会造成经济大萧条影响中国吗?()》中提到,“全球瘟疫危机”会促进资本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带动产业链的调整,虽然不太可能在根本上决定这些变化的总体趋势,因为决定这些的最终动因是“国际间的利润洼地”,但是,所有和抵抗瘟疫直接间接的产品,因为会被各国,特别是美国,定为战略物资,将会用法律迫使那些产业链转回美国,比如药物,这将迫使部分产业链撤出中国……今后数年全球经济将进入缓慢衰退,走出衰退需要的时间要比2008年以后长,加大政府投资固然有作用,但是依然不如对民间投资大规模政策扶植来得扎实有力。总之,对“全球瘟疫危机”的任何过于乐观的预期都可能是有害的。

请先参阅。

另外,之前好多网友问我,这次救市,全球又是货币宽松,那将会大通胀吧。我当时回复,当这场危机来临之际,我们正面临着高私人债务水平、低利率和持续低通胀。而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影响与一场大规模战争所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战争会导致经济重组,并摧毁物质资本。而这次大瘟疫是通过抑制依赖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供给和需求从而缩小了经济规模。其直接影响看上去反倒是强烈通缩性的:失业率飙升,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支出大量减少,预防性储蓄大幅增加。消费模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通胀指数变得毫无意义。

比如,美国的物价正在下跌。美国3月的PCE(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下降7.5%,而4月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降幅为2008年12月以来最大;日本4月份的核心消费物价就同比下跌了0.2%。还有,今年油价暴跌,反映出全球需求快速下滑、几乎所有大宗商品都在降价——主要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数)自今年1月以来下跌三分之一……

环球同此凉热,中国也如此,#CPI重回2时代# 据统计局: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1至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1%。

再引用几位财经金融界大腕儿的观点(和我观点类似,或我认可的),来正面回应一下这个问题吧。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投资官迈克•威尔森(Mike Wilson)认为,虽然新冠疫情出乎意料,但经济衰退从来都不是由单一事件引起的。相反,它们是实体经济中积累起来的过剩的结果。由于之前的经济扩张持续了创纪录的10年时间,到2020年已经存在大量过剩。疫情只是已在逼近的经济衰退的导火索。事实上,市场已经进行了多年的防御易,大多数个股处于熊市。与往常一样,低迷最终到来时,熊市在3月以抛售告终。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创新与公共使命研究所教授兼主任玛丽安娜•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认为,新冠疫情让经济陷入困境。问题是由此产生的衰退会持续多长时间以及有多严重。答案取决于全球刺激计划的质量和数量。总体而言,我预计欧元区GDP今年将收缩13%左右。尽管2021年很可能出现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但明年年底的GDP水平仍将比危机前低4%左右。中欧受到的影响可能会稍微小一些,到2021年底可能基本恢复危机前的GDP水平。土耳其和俄罗斯的GDP今年将下降约5.5%,但假设外部融资状况没有进一步恶化,土耳其可能在2021年强劲反弹,而俄罗斯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一旦我们渡过这场危机——期间我们将遭遇与1930年代同等规模的GDP下滑——我们将迎来一轮更快、更强劲的复苏。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洲新兴市场高级经济学家阮纯(Trinh Nguyen)认为,至少亚洲不会出现大萧条。预测亚洲会在2021年复苏。不断恶化的人口结构、不断上升的债务和去全球化是重大风险,但也是机会。寻求多样化、增长和更低价格的企业将被印度、印尼、菲律宾和越南吸引。人口增长的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这将吸引外国投资者。

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安德烈斯•贝拉斯科(Andrés Velasco)认为,对于拉丁美洲而言,这可能是1930年代重现。

点到为止吧。

最后,顺便打个小广告,《美国生活经济学》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