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创投

为什么农民很难致富,新兴科技能否注入活力?

2023-06-01 06:05热度:4092

农民种地不能致富大都土地面积少,不懂科学,投入少,不善把握市场的结果,只农民肯学习,善于把握市场,在有限的土地上也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希望农民朋友多去市场考察,观察,什么时节市场上什么抢眼,性价比高,就发展什么,但切忌跟风走,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农民难致富这个问题是来与多方面的,首先土地有限,靠种养家糊口都很难做到!搞养植业的也太有人在,但富起来的却是少数,原因是风险大,投入高,一担遇上天灾就会负责累累,血本无归!年轻的青壮劳力出外务工,干的都是重体力活,一个月也就挣个四五千块钱,这也就够给孩子交学费,养家糊口的,再加上每年的麦收与秋收~一年也就干十个月的活~想有结余很难!这还很说大人孩子平平安安,没病没灾的,一担有个病也会入不付出!况且家里双方有老人的,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说农致富要是没有特殊的门路是难上加难!

农业农村现代化“长什么样子”?

1、产能稳固

未来我们不一定追求粮食连年增产,但一定要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只要市场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5亿吨,小麦稻谷自给率稳定在100%。

2、产品安全

现代农业一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的农业。要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基本全覆盖,老百姓吃到的都是质量安全、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农产品。《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要稳定在97%以上,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县规模种养基地基本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农业示范基地率先实现可追溯。

3、方式绿色

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生产过程更加绿色,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农业基本建成,农业生产不再大水大肥大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美丽田园、青山绿水、生态环保成为农业的代名词。《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力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

4、设施先进

完善的设施装备、先进的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农业实力的标志。要基本建成配套完善、标准高效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储运等基础设施,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占主导地位。《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确保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完成10亿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

5、规模适度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要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程度显著提升。《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40%,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65%。

目前全球农业农村砚代代的典型先进模式是美欧的农村、农民现状。但它并不符合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中国农业现代化应对应这几条:1、中国农业的现状是农民人口基数庞大,土地偏少。2、欧美农业模式并不适应中国农业发展现状。3、农村经济产业化先行,逐步剥离依扶土地养老及日常生活的依存,而后才是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