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要闻

腾讯网迷你首页(腾讯网官网首页)

2024-05-30 05:04热度:164

腾讯的创立日被人为地设置在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带领腾讯成长为市值一度突破4万亿港币的巨头公司,跻身世界500强。伴随腾讯一路披荆斩棘的除了管理层能力、市场风向和竞争格局,还有其探寻创新和敢于改革的企业精神,诚然,腾讯更是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产物和缩影,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经济从崛起到兴盛直至立于世界科技创新之林。

1998-2004:盈利中焦虑

时间倒回1998年,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十年,中国经济刚刚被朱镕基打造的“三驾马车”拉出亚洲经济危机的泥潭。投资城市化建设、开放出口和刺激内需三大政策让中国经济从深陷经济大萧条的亚洲各国间率先反弹,从此逐步成为经济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十年期间,以联想柳传志、华为任正非、新希望刘永好、哇哈哈宗庆后为代表的改革开放第一代创业者走向台前,其中既有科技型企业家也有农民型企业家,都是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诞生的。接棒的第二代创业者,以泰康保险陈东升、万通冯仑等人为代表,受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感召,原先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等主动下海创业,这也是改革开放步入第二个十年以来,创业激情高涨的时期,先后涌现了大批企业家,部分人至今依然矗立在中国商界顶部。第三代创业者以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丁磊等一众互联网大佬为代表,他们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代用户,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理解深刻,而且自带对互联网的热情,创业的初衷是想要通过互联网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品质。

这个时间节点也恰好在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十年期间,“国退民进”,民营企业中不得不提的一家企业就是腾讯。

1998年,腾讯创立于深圳——这个全国最靠近香港的开放贸易口岸、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国内第三个覆盖互联网的城市。

成熟的手机市场也首先出现在了深圳。也是因为手机的出现,寻呼机被淘汰。迫使腾讯由起步业务“互联网连接寻呼机”过渡到“互联网连接手机”。

转型的路上,似乎所有人都很迷茫。也是在这个时期,马化腾借着广州电信的一个招标项目做做起了QQ的前身OICQ。但当时的OICQ并未显现出日后辉煌的影子,也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腾讯还是一个以提供“互联网连接寻呼机”系统为主的互联网公司。

1999年,腾讯陷入财务危机。遍寻行业内人士和企业无果后,腾讯团队选择搭上了在国内还很“小众”的风投机构。2000年初,腾讯获得美国IDG 220万美元投资,出让40%股份。这笔钱也是腾讯安全度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的保护伞。

2000年,腾讯的第一个规模盈利的机会来了。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业务,它通过短信推送的方式为手机用户提供各类信息增值服务,这造成了一个独特的短信爆发现象,所有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增值服务提供商(SP)都获得了空前的利润。

2000年9月,《电信管理条例》颁布,正式为腾讯、网易等虚拟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托。腾讯是当时“移动梦网”最大的合作伙伴,也是得益于此,在2001年6月,腾讯成为了第一个实现盈利的互联网公司。

2003年,腾讯开始谋划上市。时任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的刘炽平质疑腾讯过于依赖“移动梦网”的盈利模式,而这也正是马化腾内心的焦虑。于是马化腾开始筹划新闻门户和“QQ游戏平台”。

实际上,马化腾“寄人篱下”的焦虑感很早就产生了。

2003年初,“QQ秀”业务意外大幅盈利。也是从QQ秀项目之后,腾讯组织架构中技术线和职能线的区分越来越模糊,进而改为执行以产品经理为首的项目组制度。从QQ秀的“拟人化”开始,QQ逐步走出了ICQ的影子,也从内忧外患的竞品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与Q币结合的支付业务,让腾讯在免费即时通讯软件横行的年代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盈利之路。

“吃穿不愁”的马化腾又开始打起来进军网游领域的念头。他看到的市场机会是:2001年,中国网游市场规模只有3.1亿元,2002年后已经扩大到10亿元,玩家超过800万人。但是腾讯引进的第一款网游由于国内网络环境不够配套,加上负责人离网游领域远,首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看到了独立流量入口的重要性,腾讯对腾讯网首页进行了多次改版。但在新浪、网易和搜狐三大门户鼎立的时代,腾讯网并没有优势。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腾讯开创性地推出了与其他门户主页展现方式不同的“迷你首页”,弹窗推送奥运战报,流量激增。由此,“四大门户”格局初现。

被刘炽平一语成谶的是,通信行业在2000年前后的移动通信浪潮的风光过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2005-2009:模仿中创新

2005年7月,信息部下发通知:除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能够在部分地区进行PC-Phone方式IP电话商用试验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业务。

中国移动随即“收网”,业务过分仰仗“移动梦网”的虚拟运营商们处境尴尬。同样以SP业务起步的网易早早主动进入了网游领域,成功躲过此次危机。而坚决不转型的企业,最终成为通信变革的炮灰之一。

虽然腾讯的日子过得也很吃紧,但塞翁失马,通信业务回归通信行业的同时促进了互联网企业更专注于发展本职业务,摆脱了SP模式这种实际上更低效的渠道,以纯互联网的方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当然,这只是在互联网行业如日中天之后,回望前路的“马后炮”。

失去了通过“移动梦网”提供无限增值服务这头现金奶牛,这让马化腾壮士断腕,在一段缓冲期内着重发展QQ业务,打造自己的“入口级”产品。2005年,腾讯的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收入首次超过了无线增值服务,未来的企鹅帝国迈出了建立独立生态的第一步。

2005年,MSN正式进入中国迎战QQ。为了对抗MSN的“商务范儿”,腾讯全资收购了Foxmail,补齐更为正式的电子邮箱短板。

2006年,QQ与MSN之间的战争以微软与雅虎互通联盟的瓦解正式告终,直到2016年6月,微软终于决定关闭苟延残喘的MSN中国网站。QQ与MSN不同的是,互联网思维与软件思维的区别。QQ将用户体验作为其功能创新的出发点,开发了陌生人聊天、离线消息等多种务实的功能,这是只能满足用户需求的MSN不具备的创新力。

腾讯不仅在与MSN的竞争中胜利,还收获了Foxmail创始人、未来的“微信之父”张小龙。

此时,腾讯的网游业务开始长成,在2008年一举推出了《穿越火线》(中国版)和《地下城与勇士》(中国版)两爆款网游。腾讯代理引进国外游戏不仅是汉化和运营,而是要求介入研发过程中,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等方式,将该网络游戏从画面到逻辑,都更新到更适合中国网民的版本。

腾讯的业务版图不断扩大,除了社交、网游、支付等,还继续向其他周边业务延伸。但是,腾讯让其进入的新领域中的创业玩家又恨又怕。腾讯本身自带大流量,又擅长快速“复制”产品,在功能完备的基础上细化用户体验,这是当时体量小的新企业很难做到的。因此,创新企业很难应对巨头入局后的垄断力量。

2009年,破局者出现了。彼年,已把360做成开放平台的周鸿祎想要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他看到百度竞价排名规则的漏洞,使众多无底线的“莆田系”医院长期处于推荐位,于是想要做一款对标百度的“大众点评”,通过口碑做推荐的主页,但是寻求腾讯投资无果。此时,“QQ医生”和“QQ电脑管家”又再次升级,直接对标360安全卫士。周鸿祎被随即掉转枪口,以“窥探隐私”为由不断质疑腾讯QQ的安全性。并推出“360隐私保护器”监测到QQ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查看过其隐私文件,拿到实锤。

“3Q大战”一触即发。

2010-2017:封闭到开放

2010年,互联网行业最大的震荡就要数360与腾讯之间的3Q大战了。

360站在道德制高点不仅要“审判”腾讯的安全问题,更要说出的,是腾讯作为一家成熟公司通过在各领域“抄袭”产品的方式阻断了中小型互联网创新企业的进阶之路。

随后,腾讯与360互相阻击各自用户的行为引发了舆论抨击和工信部的调停。两方均未低头的情况下,360将腾讯告上法庭。历时3年后,在庭审结果上显示的是腾讯胜诉,但是业界舆论却捧红了360和周鸿祎。

3Q大战的结束并未让马化腾放松,反而是引发了他对腾讯战略的怀疑。在那之后,腾讯的发展不再那么激进,2011年之后的马化腾开始学习“开放的能力”。

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始指导接下来五年间的国民经济走向。其中提到要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政策导向强调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鼓励扩大民间投资,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2011年,在刘志平的统筹下,腾讯开始接触更为开放的资本市场。1月24日,腾讯成立腾讯产业互赢基金。此基金当年便投资了艺龙网,并以7亿人民币加入创新工场发展基金的人民币基金中。

2011年-2012年,腾讯基于本身业务,还战略投资了美国网游开发商Riot Games、游戏制作团队Epic Games、免费聊天软件Kakao,2013年将投资业务延伸至其他领域,战略投资搜狗输入法和滴滴打车(现滴滴出行),2014年投资京东、大众点评、58同城……

2011年6月,腾讯举办了首届合作伙伴大会,虾米网、联通、金蝶、58同城等合作公司均出席了此次千人级别的大会。由此,马化腾正式宣布腾讯的战略转型,将封闭的内部资源向合作伙伴开放。

在2015年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开幕式的高端对话中,马化腾表示腾讯的战略在几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集中在通讯社交平台和内容产业,其他都让合作伙伴做。他说:“我们把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了。”

不止是对外,腾讯对内开放自下而上的内部创业机制。其中最出彩的产品之一就要数微信了。目前,在移动端通信工具似乎无一能与微信抗衡。

微信是Foxmail创始人张小龙的作品,最初也是“抄袭”了一款移动端即时通讯软件kik,微信的走红应该说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大势。

2007年美国“著名产品经理”乔布斯研发出第一代iPhone,功能手机开始向智能手机转变。移动端设备开始承担通话之外的更多功能,移动互联网的概念随即进入摸索期。2012年前后,移动互联网迎来真正的爆发。

腾讯的产品在“抄袭”的基础上总能有优于原作的功能与体验。微信红包的创新不止让腾讯一夜之间成为最重要的移动支付入口之一,还让腾讯的股价在5年之间增长近5倍,2016年9月,腾讯市值突破2万亿港元,跻身世界前十,成为亚洲首位。

2017年,腾讯成为BAT三巨头中对外投资最活跃的一员。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腾讯2017年共投资113家公司,投资领域较为分散,文娱、内容、AI、企业服务、汽车出行、游戏、金融等领域都有涉及。不管是国内和还是国外投资,腾讯的一个主流的策略就是投“赛道”。腾讯也看准了今年共享单车的风口,先是投资摩拜,对于另一大竞争对手ofo通过滴滴的投资间接持股。

在新零售领域,腾讯此前以42.15亿获永辉超市5%股份,通过让永辉旗下的超级物种成为盒马鲜生的对标实体,抢占支付、数据和流量入口,布局新零售业务版图。

在汽车出行领域,腾讯投资了最近风生水起的蔚来汽车,并收购了智能汽车标杆性企业特斯拉5%股份。2017年11月,腾讯在软件产品方面发布了腾讯车联“AI in Car”系统。

在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宣布推出内容开放平台,狂砸“三百亿”扶植内容创业,将以100亿流量、100亿资金和100亿产业资源,在流量和变现、投资孵化、线下文创基地等领域全面扶植内容创业者。

回首过去近20年,腾讯似乎真的是“全民公敌”,在任一互联网领域无不有过战争。但腾讯真正的盛世,还要从其拥有了“开放的能力”开始。自从首届合作伙伴大会宣布战略转型之后,腾讯开始秉持开放的态度,渐行渐稳,通过自身业务与合作伙伴的布局,业务涉及领域的版图不断扩张。腾讯正如马化腾2005年第一次面向媒体宣布的腾讯的战略主张那样:“希望腾讯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

用腾讯的方式,开放资源,连接一切。改革开放即将迈入40周年,中国经济的未来蓝图还需要更多科技创新型公司一起去描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