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美国标普进入中国,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

2023-07-23 23:07热度:2583

国际的评级机构有三家:标准普尔、穆迪、惠誉。

国内评级机构有四大家:国衡信、中诚信、大公国际、联合资信。

国内区域性评级公司:金城、上海新世纪、深圳鹏元、人民信用。

国际评级入股国内评级机构已经有十年之久了,三大评级机构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但独资进入中国尚属首次,短期内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评级机构需要走全诸多流程,包括资质的认领,从交易商协会、证监会、发改委等机构获准对应的评级业务的注册!目前似乎只获得交易商协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评级业务注册,企业债和公司债的评级业务注册还未完成!

短期内有两个不确定因素需要观察

1、 评级标准是否与国际一致?完全一致将有利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务市场的解读,但中国企业所有制的复杂模式对评级机构的建模及测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发行人付费模式下,评级机构的业务拓展能力如何?习惯了高评级的买方市场与习惯了权威地位的卖方市场会通过博弈来确定业务的推进速度,国际评级是否水土不服还有待观察!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中国的金融体系开放向来是不求快只求稳!此次评级机构的进入只是金融领域开放的一个方面,并非突然举措,陆续会有更多开放政策落地,单就这一问题, 从长期看国外评级机构的引进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国内评级机构通过与国外评级机构的良性竞争完善自身的评级体系并逐步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2、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境外发行人,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投资国内债市。

3、通过国内评级机制与国外评级机制的接轨倒逼整个社会树立信用评级、资信评估、资信调查、资信评级等信息搜集意识,努力实现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信息对等!

4、有利于金融领域加速推进建立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层次化债券交易平台,实现债务市场多样化,满足不同的投资需求!

当然国际评级机构也并非绝对的权威,2008年对美林的AAA级评定,成为了三大机构权威性最大的硬伤!对主权机构的评定更让其成为多国诟病的对象!事实证明再先进的评定模型,最后还是依据主观的判断!评定机构有无立场只能通过时间反复的检验,中国作为债务市场第三大国也将成为这一检验的标的!是骡子是马,还是要溜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