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后疫情时代,经济内循环下,什么行业影响最严重,什么行业利好?

2024-02-10 22:39热度:2060

最近,我国给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路线,那就是:“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以前的中国,是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如今是以经济内循环为主,这里面的差别非常之大。

其实这种转变,本质上是不太利好的,也是被逼到没有选择了。经济内循环,以自给自足为主,这是贸易战时中国准备的终极后手,准备留给最不利情况发生时启动。

其实本来以中美经济捆绑之深是断然走不到这一步的,如果和中国切割,对美国来说,伤害也会非常大。但是这场疫情彻底打乱了世界各国的计划和节奏,让世界级的人员和物资往来大大削弱,而特朗普更是希望借此来把国内矛盾向外引。

我们想要找到投资机会,就一定要跟着国家队的步伐来。

按照监管层的布局,扩大内需就是4件事

扩大消费。新基建。城乡融合。环保产业变支柱。@大牛市财经 一、扩大消费。

扩大消费的前提是什么?

就是让人民手里有钱,有钱才敢消费。像疫情之后,手头都没钱了,连年轻人都开始报复性存钱了,生产出来的东西谁来消费!

扩大消费就三条路:

一、让大宗消费降温,让人民的钱空出来。比如房地产过热现象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改善,但由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财政密不可分,你也不可能指望他跌的很厉害。

二、多印钞,让人民手里肉眼可见的钱多起来。降低银行利率,让人们把银行里的钱取出来,取出来了能往哪投?无非就是股市、基金、理财、黄金。所以A股从长远来看,一定是利多的。黄金嘛,世界越乱,黄金越贵,是不变的理论。

三、放宽大宗消费的购买权限,比如车子、房子之类的,促销政策一定会出来。

当国内扩大消费后,制造业的机会就来了:

一、以前国人海外消费超万亿元,主要以高端消费为主,集中在化妆品、名表、珠宝、服饰、名车等奢侈品类,现在要更多放回国内消费了,地缘政治带来爱国情绪升温,在这些事件催化下,消费者的民族自信、对国货品牌认可正在加速提升。新国货必然会崛起。

二、内陆城市的经济崛起。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城市因为良好的地理环境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权利,但是转内需以后,工厂必然追求更低的人力成本,低物价低工薪的内陆地区将迎来一波很好的发展机会。

三、外贸必然会受到灭顶的打击,但是国人对洋货的需求是改变不了的,有进口渠道的代购、免税店会更加吃香。

二、新基建。

新基建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的建设方向,也是把钱花出去、提供就业的最好办法。

新基建的7大类目:特高压、新能源、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铁路交轨,都将引来更好的发展,而国家印出来的钞也必然会补贴到这7大类,我们不管是创业、就业还是持股,看准这7大类是不会错的。

三、城乡融合

这和上文讲到的沿海转内陆的思路基本是差不多的,近年来企业用户挖掘的一个大方向也是:挖掘下沉市场人民的需求,这帮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吃饱穿暖家里有宅有田,兜里大把的钱闲置着,所以要挖出来!

四、环保产业变支柱

这其实也是一直以来在引导的一个大方向,但都没有转型成功。现在国人的需求再也不是单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满足。经济发展起来了,也要更多关注医疗和环境。活的久不全赖于活的好。

所以这块绿色农业、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医疗废物处理等等都将是未来的重点发展项目,9月1日也会出新的环保法来引导。

当然,“内循环”并不意味着禁绝外贸经济,无论怎么强调“内循环”,改革开放的大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不管你想寻求任何投资机会,一定要紧跟国家的步伐,牢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