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未来几年货币政策面临的新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3-12-02 19:52热度:5981

货币政策面临的新选择:2017年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的总体思路之下,货币政策整体上还是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稳健中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总需求管理,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第一,保持适度流动性,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央行要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抵押品管理框架,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实施好宏观审慎评估,从量价两个方面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第二,将经济增长、货币稳定、金融稳定纳入统一框架。货币政策面临着经济减速过程中的资产泡沫问题。因此,必须权衡“货币稳定、金融稳定、经济稳定”三方面的关系。为了约束金融资产膨胀,需要收紧流动性,使资金价格回归供需决定的实际水平,但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会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并通过回波效应导致经济波动甚至衰退,因此,中央银行要密切关注宏观部门和微观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充分考虑债务积累因素和杠杆化程度。这就需要建立灵活的资产价格波动应对规则。中央银行必须充分考虑资产价格波动可能对信贷变动、金融和经济稳定的不利影响,密切关注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对经济的影响。如果资产价格的波动没有脱离基本面引起信贷、总需求的变化,那么,中央银行无须对资产价格变化做出反应。反之,中央银行就应该积极调整货币政策。第三,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对待流动性的变化要更具前瞻性。约束金融资产膨胀要求货币政策立场要偏紧,但货币政策紧缩会带来经济学中所说的“逃往质量”。因此,货币政策应该逐步放开规模管制,更多关注“价”,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通过判断和预测信贷市场对于政策操作的反应,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调节规模和时机,切实增强流动性管理的合理性、稳健性和可预见性。同时,要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对金融领域的风险监测分析、做好风险压力测试。还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对顺周期、跨市场风险及风险传导的分析。强化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