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大盘延续震荡市,暂无趋势行情,不宜盲目追涨杀跌

2023-12-02 19:22热度:8349

一、财经新闻精选

证监会: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

证监会就修改《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自规则实施之日起,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政策实施之日起1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存量内地投资者可继续通过沪深股通买卖A股。过渡期结束后,存量投资者不得再通过沪深股通主动买入A股,所持A股可继续卖出;无持股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权限由香港经纪商及时注销。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将积极参与制定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

12月18日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央行将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的制定。可检验可核算可审计的定性定量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对于衡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价值和风险意义重大。只有明确的标准和信息披露,相应的机制才有针对性,才能显得公平。

 

卫健委专家回应是否就地过年:不能一刀切,体现精准防控的要求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针对有个别地方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提出相关建议:中、高风险地区(如口岸边境、执行重大活动的地区等)可以采取较严格的措施。其他地区应该做好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等级、个人免疫状态、疫情形势等提出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不能“一刀切”,体现精准防控的要求。

 

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1.46万亿!意味着什么?

2022年提前批额度只有1.46万亿,占今年额度的40%,看起来较低。但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今年剩余的1800多亿专项债额度将结转到明年一季度发行。二是从历年发行数据看,今年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规模最高,其中相当一部分将在明年一季度投入使用,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2022年提前批额度需在明年一季度发行完毕。

 

深圳发布氢能规划,谁是这个赛道的真正抢跑者?

12月17日,深圳发布《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到2025年达到500亿元、2035年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放眼全国,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发布氢能产业政策,一个万亿规模的朝阳产业正冉冉升起。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河北、四川、山东、内蒙古等先后出台了专项氢能整体产业发展政策;广东、重庆、浙江、河南等出台了氢燃料汽车细分领域专项政策。

(投资顾问:林旭锐,执业证书号S)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 大盘延续震荡市,暂无趋势行情,不宜盲目追涨杀跌

上周五各大指数震荡回调,截止收盘,沪指跌1.16%,报3632.36点,深成指跌1.62%,报14867.55点,创指跌1.61%,报3434.34点,两市成交额11594亿。盘面观察,电源设备、采掘行业、物流行业等板块涨幅居前,光伏设备、半导体、电子化学品等板块跌幅居前。两市涨停97家,跌停8家,当日北向资金净流出65.61亿。板块个股炒作出现分化明显,行情整体在价值与成长股之间不断呈现跷跷板板轮动行情;预计大盘难改震荡市,暂无趋势行情,操作不盲目追涨杀跌,回避前期升幅较大的个股,短期可以在低估值板块以及超跌科技股中寻求交易性机会。关注食品饮料、氢能源、数字货币、元宇宙等板块。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

 

宏观视点:金融部门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事件:12月16日,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和部署下一步工作。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强调,金融部门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今明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稳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来源:券商中国

点评:近期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实现资金长中短不同期限组合,既满足了跨年流动性需求,又优化了银行体系资金结构,体现了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结合,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逆周期增加对重点支持领域信贷投放,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分析消息面整体略偏正面积极影响。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

 

电子行业:行业维持景气,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趋缓

事件:电子板块整体业绩: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盈利能力提升。全球经济从疫情中持续复苏,LED、印刷电路板等行业需求持续回暖,而5G+AIoT、汽车电子、MiniLED和元宇宙等新兴领域为行业贡献增量,电子行业景气延续。来源:东莞证券点评:消费电子:消费电子板块21Q3营收实现同比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原因为需求端智能手机渗透饱和,供给端芯片产能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行业缺乏创新所致。随着部分晶圆代工厂积极扩产,困扰供应链的缺芯、缺料问题有望缓解,叠加AR/VR等新兴应用的快速渗透,消费电子板块盈利能力有望修复,建议适度积极关注配置。

 

三、新股申购提示

暂无新股申购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付费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