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在央行将推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应当如何在其资产及负债业务上进行调整?

2022-11-13 14:23热度:289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持合理的贷款增速,积极优化贷款结构,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适当控制贷款增速,实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与顺应国家宏观政策的有机统一;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积极优化贷款的行业结构。考虑宏观调控对行业内各企业的“洗牌”效应,区别对待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关注与贷款项目在技术、用地、能耗、环保等方面合规性相关的政策风险、有关行业出口受到负面影响而带来的风险、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以及贷款资金通过各种形式流入股市所造成的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

  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业务。在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现金流可靠、产业前景好、风险可控的中小企业客户。加强对个人贷款的考核力度,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融资产品,改进个人贷款业务流程,提高个人贷款业务占比。

  优化资金业务结构,提高资金业务收益率。进一步增加交易类和持有待售类账户在债券投资中的比重,适当扩大现券交易量,提高资产收益水平。在确保流动性前提下,降低备付金率水平,提高资金运用效益。

  灵活进行贷款定价,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的贷款定价原则,用好贷款的浮动权,合理覆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主动为优质客户、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外向型企业开发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工具。

  调整负债结构,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大力拓展与证券投资市场正向关联度较高的活期储蓄存款,优化存款结构;重拓展同业存款市场份额,发挥同业存款相对于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总体成本优势。

  抓住证券市场发展机遇,做强综合经营平台,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在争取综合经营取得新突破的同时,着力提升下辖的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的市场地位、品牌形象和创新能力。积极整合集团内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善合作机制,发挥协同效应,促进业务结构优化。

  进一步强化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运用量化分析工具,提高资产负债期限缺口分析、利率敏感性分析能力,在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基础上,有效预测利率长期走势,识别、测量和管理控制利率风险。近期内,应努力缩小银行利率敏感性负缺口,扩大利率敏感性正缺口,促进净利息收入的持续增加。同时,应建立和完善流动性监测的量化模型,针对流动性短期波动和中长期发展的趋势研究相关应对措施。

  此外,在信贷资金用途、结售汇、节能降耗等方面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更应注意合规经营,有效地管理合规风险,避免财务、业务、声誉等方面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