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你觉得在全球有可能进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持有什么资产最能保值?

2023-12-02 20:22热度:7517

感谢邀请!

实质上,在很多时候具备避险属性的产品,譬如黄金等等就具有保值的抵抗通胀的功能。

近期,美联储连续释放鸽派言论,市场预期最快在7月份开始,美联储将减息50个基点。并且已经有其他国家提前减息,印度已经减息了25个基点。而欧盟因为经济增长乏力,欧盟成员国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加线后爆发了债务危机,所以欧盟一直保持着QE计划,以帮助这些国家走出危机。日本当前仍然保持了很低的利率,中国在2018年美联储加息四次后,仍然维持了原有的利率。所以说,当前全球经济体已经处于一个货币相对宽松的现金流。

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不断高企,然后传导于物价水平并且使之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而这种现象的发生直接的后果,就是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因此在量化亏损正常的环境下,持有现金或者进行储蓄就会被动性道德资产缩水,而持有的其他的资产就会涨价。

二战后,日本从当初的军国主义一变为战败国,日本国内军工企业遭受严重的打击,日本也从一个巅峰走向了衰退。所以,日本在杭城的一个时期里,都保持了幅度较大的货币宽松政策,大量地发下日元流通至市场后,导致了日元大幅度贬值,人员的购买力受到了严重的挫伤。而日本的房价开始飞速的上涨,消费品价格也出现飞涨。当日元开始大幅段贬值时,全球并没有发生像日本一样的情况,所以美元,英镑,瑞士法郎开始成为储备中的香饽饽。

当日这种情况是一个个例,不是全球性的货币宽松,人们就会利用兑换外币来保值。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就是避险情绪导致的,当时最为很重要的避险产品就是黄金,因为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属于金本位制,黄金担当了理所当然的避险产品,同时也是主要的保值产品。而除了黄金外,美元和其他发达体的货币也成为重要的避险产品。

但是当全球进入宽流通周期后,其他货币的避险属性已经不复存在了,唯一剩下下的就是黄金贵金属,和稀有物品更加具备保值的效应,甚至一般的消费盘都会比持有现金抵抗通胀。

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里发表不同见解,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