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日本承认40%经济数据造假,央行宽松政策或面临调整,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2022-11-13 20:41热度:2257

日本的货币政策也算是死循环,每届政府都在说他们有好办法,而每届政府上台之后无非是宽松和刺激。统计数据的确误导了QE政策,但是,统计数据如果是正确的,日本就不用QE了吗?长期停滞的经济,不用QE还能用什么?

日本数据造假也并非一两个部门的问题,这几年日本造假还少吗?

先是日本神户制钢造假,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底期间,违反合同篡改了强度和尺寸等质量数据,涉及其中的产品包括铝制零部件1.93万吨、铜制品2200吨、铝锻件1.94万件,约占铝和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

再往前汽车排放造假,大概涉嫌了铃木、雅马哈和马自达。

这说明日本的数据造假是普遍而广泛的,大概源自于日本民族的自负,什么精工路线,什么家族传承,各种荣誉感压死人,国外能达到,自己也一定要达到,达不到,就做点文章达到。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清晰的了解一个事实,有人的地方就有诈骗,有钱的地方就有造假。全世界为了达标,为了获得钱财,骗子到处都有。

所以,就日本这个事件,包括日本企业的问题,政府的问题,他们承认了,处罚了,对于他们国家,这些方面算是放下了。

希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做好我们自己的事,面对我们自己的问题,似乎更有意义。

“统计门”事件,确会令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进入新评估。

日本央行在制订货币政策时,参考的是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数据,如今这一数据惊曝出大量水分,那么,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极有可能是失却了准头,极可能是产生了误判。这一点,从外界对此的怀疑与质疑中可以看出。

从所披露的情况看,在56项基础统计项目中,有22项存在漏查、延迟发布、没有公布等问题,占比近40%。以严谨著称的日本在需要严谨对待的事情面前,出现如此不严谨的事情,确实会令外界哗然。

其实,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急功近利举动,并不是一件偶然的发生。可以知道,最近几年包括日本一些大牌企业造假,已经众所周知。

2015年5月18日,高田“气囊门”爆发;2016年4月20日,三菱油耗造假正式爆发;之后不到一个月的2016年5月18日,铃木油耗造假事件爆发;2017年10月,神户制钢数据造假;2017年10月,斯巴鲁质检门/里程数造假事件公开;2017月11月,三菱材料造假影响深远……这些企业都是日本响当当的大企业,也是具有极大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代表着日本“工匠精神”高度。

这种造假的举动,就是砸自己招牌的事情,无疑会对日本产业界拓展全球市场产生了负面效应。而经济数据造假会令已制订货币政策不切实际,带来的最大影响可能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会让日本央行陷入重估货币政策的麻烦,日本的QE(量化宽松)政策受到了质疑,做出一点调整亦是必然;其二,日本民众对经济数据造假事件是很失望的,正在执政的安倍晋三支持率下降也是有可能的,安倍晋三对此事也是高度重视,已经有了两度道歉。

从某种角度来说,日本承认40%经济数据造假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能够承认,便有纠错的余地。数字游戏不能乱玩,对经济面、对企业界而言,数字游戏更是不能玩、玩不起的游戏,它所带来的损失、所带来的恶果,有时会超越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