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请教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的历史沿革

2024-05-11 12:23热度:6110

高要古为百越之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始设县置政,至1993年撤县设市,历时2104年,一直未更县名, 乃广东少见。史上曾隶属苍梧郡、南海郡、高要郡、端州、信安郡等, 一直以端州(即今肇庆)为治所。民国时期属广东省西区、第三行政区。解放后,先后隶属西江专区、粤中行政区、高要专区、江门专区及肇庆地区。1986年1月,定南岸镇为高要县城。1988 年1月,高要所属广利、永安、沙浦三镇划归肇庆市鼎湖区管辖。5月,县委、县政府迁南岸。1993年9月,高要撤县设市(县级),辖19个镇、20个居委会和324个行政村、1484条自然村。2000年,全市人口73万,其中汉族占99.9%, 同时居住有壮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15个少数民族。有20多万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 高要处于中原文化从水路进入岭南的要道, 较早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自宋代包拯创办星岩书院后,中原文化有了更系统的传播。政和四年(1114),郡守毛衍文又设立高要学宫,弘扬儒学。万历年间,高要文风甚炽,先后办起端溪等7间书院,天主教也于此际传入高要,使之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最早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