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北京楼市4月首周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降七成,这是楼市降温的信号吗?

2023-12-03 00:06热度:2167

成交量下降是暂时的,分析整个市场的主要购买力人群,真正买得起北京房产的主力人群基本都有房住了,而国家倡导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炒的,就会造成真正有购买力的人群观望、谨慎投资。而刚需购房更多的会选择二手房,配套和价格更能被刚需人群接受。短时间的成交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满屏幕都是小阳春利好,不知道楼主这个消息可靠吗。

有人说:现在炒房炒地,下半年银行倒闭,会这样吗?

现在炒房炒地,下半年银行倒闭,这句话提示了金融风险,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很难。

炒房炒地的后果就是房价飙升,把房子作为一种投资或者投机的产品,从中赚取暴利。

最后投资投机客如果无法及时变现,房地产经济泡沫破裂的时候,将会有大量的房贷资金无法偿还。

银行坏账损失增加,面临着破产的危险,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先例。

但是,我国对金融风险的控制防范能力很强,一方面是严格控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

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严格控制房价涨幅,从而让炒房者炒地者无利可图。

另一方面,加大银行监管,控制金融风险。特别是对首付比例的提高,只有当房价出现30%以上大幅下跌时,抵押在银行的房产才有可能面对着资不抵债的风险。

炒地炒房造成银行倒闭的风险还是存在,但是在我国有效的宏观控制之下,这种可能性不会发生。

大家好,我是银行研究僧,专注银行领域,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说炒房炒地会引发银行倒闭的逻辑肯定是这样的:

炒房炒地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房价和地价升高。如果没有相关调控,最坏的结果是,房价一直高,高到老百姓无法接受,只有炒房炒地的机构在空转。房地产的开发,银行是一定会介入其中的。银行介入其中以后,就难逃资金杠杆。房价泡沫破裂的时候,就是杠杆折了的时候,也是银行出现大面积风险的时候。

上述逻辑中有几个一厢情愿的假定,可能不会发生。如果这些“假定”不发生,那炒房炒地和房价下降就没有必然联系。下面咱们就来列一列上述不太容易出现的“假定”:

一、政府不会不调控房价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进行了3年的调控。经历此次疫情,各地的房价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些地区,楼市开始松动,售楼部的停车场停满了车;还有些地区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不动摇,对于向购买未封顶楼盘发放贷款的银行进行了处罚。

总体来看,国家还是在稳定房价。要知道,房价的稳定是双向的,既不能过快涨,也不能大幅跌。政府是不会坐看房价大幅上涨的。甚至连炒房这一步都是无法做出来的。

二、银行一直在解套银行零售转型的口号已经叫了很多年。零售转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防止银行被某一家或某一个行业所绑架。

在过去,银行的授信都集中于某几家大型企业,如果这家企业出现问题,银行多年的利润就会付诸东流。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银行就已经有意识地将房市中的资金进行减少。

银行主要减少的不是住房按揭贷款,而是房地产开发贷款,也就是给开发商发放的用于盖楼的贷款。如果房企倒闭,银行一点钱都拿不到,毕竟那些抵押的在建工程对于银行几乎没有什么用。住房贷款则是追溯到个人,即使房企不行了,购房者还是要偿还银行贷款。

从银行一直在解套的这个结果来看,即使房价出现泡沫,银行受到的风险其实也是相对有限的。

三、房地产业也在自救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就是有充分的优胜劣汰机制。2019年人民法院公告网上公布的破产房企数量为330家,看似很多,却和2018年破产房企数量持平。这份数据说明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相对较为成熟,越来越多的非优质房企进行了自我淘汰。能够留下来,并成为大型房企的企业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出现问题的。

过去的房地产商,买了一块地,不管住房产品如何,配套如何,总能赚到钱。这几年已经由市场淘汰掉了这些房企,留下的都是努力做好产品,专注于房子的优质房地产企业。

总结:炒房炒地能把经济炒到崩盘,这没错。可问题是从政府到银行再到企业,没有哪一环是能够放任你在炒房炒地的。我们国家已经消灭了炒房炒地的土壤,这个时候买房的顶多算是刚需客、刚需改善客,亦或是投资者,根本谈不上“炒”。即使出现了“炒”,银行也不会就此倒闭。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我在评论区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