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如何发展设施农业?

2023-07-04 08:31热度:1560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设施农业的面积增长的非常快,现在我们国家的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了410万公顷,产值也有9800亿元,创造了4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种大棚方面,农民增收效果也是很显著的,农民基本上平均增收能够近2000元左右,设施农业为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啥叫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设施农业是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的核心设施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菇房。关键技术是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的覆盖材料,做到寒冷季节高透明高保温;夏季能够降温防苔;能够将太阳光无用光波转变为适应光合需要的光波;良好的防尘抗污功能等。它根据不同的种养品种需要设计成不同设施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有两条道路

一是引进国外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并具备人工升温温、光照、通风和喷灌设施,可进行立体种植,属于现代化大型温室。但是不仅没有普及开来,高成本甚至难以实现商业运营。

另一条道路是我国农技推广部门推动农膜生产企业和农民联手,从塑料大棚和拱棚开始,逐渐发展为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形成快速发展,形成总面积达到其他国家总和的5倍以上。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遇到4个趋势

1、现代化机会

十三五规划上,重点发展现代化农业。而设施农业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设施农业将会借着农业现代化的大机遇高速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2、商业资本落地

农业ppp项目着重提到,鼓励商业资本进入农业。设施农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设,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如果商业资本快速落地之后,设施农业的资金难题将会被有效地解决。

3、国家鼓励返乡创业

设施农业、光伏农业、有机农业等都是农业的新业态。

国家推动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设施农业项目必将会被创业者当做大显身手的地方。

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施农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

总体上看,设施农业布局相对集中在周边等地区,生产规模偏小,且比较分散,一家一户经营的温棚,没有集中连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经济效益的发挥。

2、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日光节能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使用面积为 0. 5 亩的日光节能温室需要资金8000 ~10000 元,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虽然财政在资金上给予补助,但金额有限,加之银行贷款的落实存在一定难度,在不同程度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3、设施农业的产后服务相对滞后

在设施项目建设和引导种植上投入了大量的工作精力,但对后期的经营服务过问少,特别是一些远离城镇的经营户生产的产品除了本地销售一部分外,其余的很难找到销路。设施农业生产售后服务滞后。

4、无公害蔬菜生产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温棚蔬菜的生产没有充分利用平安区水、土、气等环境无污染的有利因素,农户在温棚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农药安全间隔期短,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5、农技人员缺乏,管理技术不高

现代设施农业技术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现代农民,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或者部分是粮农转菜农的农民,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加之各级领导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不够,懂生产、懂技术的农技人员少,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科学技术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如何更好的发展设施农业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人员培训

平安区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只占 20. 8%,总体来说农村劳动者素质偏低。根据平安区设施农业生产实际,重点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管理者对新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对设施农业生产者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设施种养技术、管理技术,真正成为设施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以此来带动设施农业的发展。

2、实行标准化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总结平安区的设施类型,优化现有温室结构,研制出具有较好保温性和抗灾能力的标准化温室。推进一些温室设施设备如卷帘机、卷膜机、施肥机和常用农机具的应用,这些常用设备对温室生产可实现光、温、气控制及水、肥、病虫害控制,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支撑。

3、统一规划扩大生产,实行区域化布局

可根据各地不同地域条件和特点,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选择优势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主导品种,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如川水地区要坚持以生产精细菜为主,集中连片,逐步发展一村一品;城镇附近要发展花卉和特色蔬菜和果品,培育特色专业村; 浅脑山才、地区根据自身环境条件发展蔬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