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简述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2023-11-04 02:08热度:7094

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1.公司经营效益。无论从长期看还是从短期看,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公司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如果宏观经济运行趋好,企业总体盈利水平提高,证券市场的市值自然上涨;如果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根,企业的投资和经营会受到影响,盈利下降,证券市场市值就可能缩水。
2.居民收入水平。在经济周期处于上升阶段或在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作用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会直接促进证券市场投资需求。
4.资金成本。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如采取调整利率水平、实施消费信贷政策、征收利息税等政策,居民、单位的资金持有成本将随之变化。如利率水平的降低和征收利息税的政策,将会促使部分资金由银行储蓄变为投资,从而影响证券市场的走向。
3.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也就是投资者的信心,是宏观经济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的重要途径。当宏观经济趋好时,投资者预期公司效益和自身的收入水平会上升,证券市场自然人气旺盛,从而推动市场平均价格走高;反之,则会令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心下降。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或者说前提条件: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会重演。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构成了技术分析的基础。除非您已经完全理解和接收这个前提条件,否则以下的讨论毫无意义。技术分析者认为,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素——基础的、政治的、心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中。由此推论,研究价格变化就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这个断语乍听也许过于武断,但是花功夫推敲推敲,就确实没话可说。
这个前提的实质含义其实就是价格变化必定反映供求关系,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必然上涨;如果供给过于需求,价格必然下跌。这个供求规律是所有经济的、基础的预测方法的出发点。把它掉过来,那么,只要价格上涨,不论是因为什么具体的原因,需求一定超过供给,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好;如果价格下跌,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淡。您瞧,这段话基础分析的味道多么浓,不过大可不必为它出现在我们这篇纯粹关于技术分析的文章中而惊讶。归根结底,技术分析者不过是通过价格间接地研究经济基础。大多数技术派人士也会同意,正是根本的供求关系,即某种商品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该商品的市场看涨或者看跌。图表本身并不能导致市场的升跌,只是简明地显示了市场上流行的乐观或悲观的心态。
图表派通常不理会价格涨落的原因,而且在价格趋势形成的早期或者市场正处在关键转折点的时候,往往没人确切了解市场为什么如此这般古怪地动作。恰恰是在这种至关紧要的时刻,技术分析者常常独辟蹊径,一语中的。所以随着您市场经验日益丰富,遇上这种情况越多,“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这一点就越发显出不可抗拒的魅力。
顺理成章,既然影响市场价格的所有因素最终必定要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那么研究价格就足够了。实际上,图表分析师只不过是通过研究价格图表及大量的辅助技术指标,让市场自己揭示它最可能的走势,而并不是分析师凭他的精明“征服”了市场,之后讨论的所有技术工具只不过是市场分析的辅助手段。技术派当然知道市场涨落肯定有缘故,但他们认为这些原因对于分析预测无关痛痒。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还是那句话,除非您也接受这第二个前提,否则就不必再读下去。研究价格图表的全部意义,就是要在一个趋势发生发展的早期及时准确地把它揭示出来,从而达到顺着趋势交易的目的。事实上,本书绝大部分理论在本质上就是顺应趋势,即以判定和追随既成趋势为目的(见图1.1)。
从“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可以自然而然地推断,对于一个既成的趋势来说,下一步常常是沿着现存趋势方向继续演变,而掉头反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这当然也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应用。还可以换个说法:当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掉头反向为止。虽然这几句差不多是车轱辘话,但反复强调的无非只有一个意思:坚定不移地顺应一个既成趋势,直至有反向的征兆为止。这就是趋势顺应理论的源头。
历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和市场行为学与人类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价格形态,它们通过一些特定的价格图表形状表现出来,而这些图形表示了人们对某市场看好或看淡的心理。其实这些图形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早已广为人知、并被分门别类了。既然它们在过去很管用,就不妨认为它们在未来同样有效,因为它们是以人类心理为根据的,而人类心理从来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历史会重演”说得具体点就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隐藏在历史里,或者说将来是过去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