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保稳定政策要求包括哪些?

2023-12-02 19:04热度:7828

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

为什么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

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一是因为稳住宏观是基础。宏观政策稳,预期就稳;宏观政策稳,增长就稳。如果宏观政策时不时“猛踩油门”、“急打方向盘”,势必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二是放活微观是重点。企业等微观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微观主体。微观活了,宏观就更稳,发展后劲就更足。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一个国家或是经济体的货币权威机构(多数国家由央行来执行)利用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达到影响其他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手段包括:调节基础利率、调节商业银行保证金、公开市场操作。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通货膨胀。多数国家的央行将目标通货膨胀率设定为1%-3%(少数国家例外,如美国、日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过实施扩张性或收缩性政策,来调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二者各有侧重,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扩展资料: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区别1、调节的范围不同。财政收支及其政策体现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其调节范围不仅限于经济领域,也涉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货币政策主要处理商业性金融系统功能边界内的事务,其调节范围基本上限于经济领域(当然,可以由经济领域间接传导到其他领域)。二、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三、政策目标有区别。虽然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各有侧重。货币政策侧重于货币稳定,而财政政策多侧重于其他更广泛的目标。在供给与需求结构的调整中,财政政策起着货币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在调节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货币政策也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