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下半年A股大盘3000点还有可能跌破吗?

2022-11-13 22:57热度:622

下半年A股大盘会跌破3000点吗?我的观点是不可能,不但不可能跌破3000点,而且下半年会涨至4000点,我们拭目以待!

一、大盘还会跌破3000点吗?为什么我说大盘不会再跌破3000点?因为中国股市已经蜕变,3000点这个数字其实很奇妙,成为很多股民心中的痛,也成为中国股市多年来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每次大盘涨到3000点之后,很快又重新跌回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次突破3000点,势如破竹,空头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毫无还手之力。

在3000点的多头对决中,空头已经惨败,多头已经完全掌控了市场,绝不能再丢掉3000点,否则中国股市还将重新回到那个低迷不振的气氛中,很多依赖于资本市场推动的工作就无法开展,所以大盘不会再跌破3000点,也不能再跌破3000点。

第一,如果大盘还跌下3000点,怎么继续推进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第二,如果大盘还跌下3000点,怎么推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类新兴产业弯道超车?第三,如果大盘还跌下3000点,如果让大量中概股、红筹股回归?接着再看看技术面:

上证指数在去年5月6日大跌之后,开启了长达一年多的箱体震荡,这个时间是非常长的,这个区间经过了充分的换手,而近些上证指数已经突破了这一区域,并且是带量突破的,彻底的打开了股市上行的区间,那么大盘就不可能再重新回跌这一箱区内,箱体上沿是3127点,即便是以最悲观的观点看,大盘也只会跌到这个位置,就会有大量的资金入场买股,从而封杀大盘的下行空间。

无论从政策面,还是从技术面来看,上证指数都不可能再跌破3000点!

二、大盘能涨到什么位置?我认为下半年大盘能涨到4000点。理由有三:

第一,大盘的上升趋势已经形成,即便是短期出现震荡,出现下跌,也不能改变上升的趋势,从月线看,上证指数已经形成了W底结构,很快就会突破2018年的高点3587点,站上3600点,继续向上拓展空间。

第二,本轮行情的最大因素是资金

除了技术面的趋势因素外,A股最大的推动因素是资金,当前流动性充裕,M2增速达到11%,这个增速比前几年的8%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大量的资金要么进楼市,要么进股市,楼市面临强调控,大量的流动性必然会进入股市,继续推高股市,目前大盘3400点左右,向上再走个15%也就到3900点以上,接近4000点左右的位置。

自7月2日以来,沪深两市的单日成交额全部保持在1万亿以上,7月7日和7月9日,这两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额超过1.7万亿,当前成交水平已经达到2015年牛市时的活跃水平,巨大的流动性对市场形成强支撑,只要流动性充裕的情况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市场想持续向下的可能性就很低。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出现明显转向的可能性也不大。在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上升叠加充足的流动性之下,市场整体将会以上涨为主。

第三,上证指数的编制方式将修改

从7月22日之后,上证指数的编制方式将会修改,未来ST股不再纳入指数,同时新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也就是说,垃圾股不会拖累大盘,权重类新股也不再因为上市爆炒后计入指数阴跌而影响大盘。而且,科创板与红筹股回归的存托凭证将纳入指数,这些将带来新的推动作用,即便是部分股票表现不佳,也不影响上证指数继续上涨。

因此:下半年的行情值得期待,上证指数绝无可能再跌破3000点,下半年目标将是4000点,中国股市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赚钱效应的上升,将会继续吸引增量资金不断入场,中国股市牛市值得期待。

跌破3000点的概率是有的,不过应该不大。

除非出现了严重的趋势改变,加上重大的利空持续发酵。

因为,现在的行情来看,已经有点类似于进入了牛市的第二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又一轮的指数搭台。

而这一轮的指数搭台和2019年的指数搭台是完全不同的目的。

因为牛市第一阶段,也就是2019年的指数搭台,是把指数拉到一个3000点附近,开始震荡,洗盘!

道理很简单!

2440~2600点的区域里,大部分的散户都是不敢打开账户,不敢看股票,不愿意提及股票的状态。因此在2440~2600点是很难洗盘,割韭菜的,因为大家都不操作啊。

所以,必定需要指数拉升到一个前期大家套牢密集的位置,开始震荡。这样的话,有些人亏损减少,有些人回本,有些人微微盈利了,这才能够激发韭菜的抛售和交易,达到洗盘、吸筹的目的。

那么!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外资、机构、主力,已经在3000点下方拿到了足够多的筹码。

2017-2020年的时间里。

散户的人数虽然增加很多,但是持股的流通占比越来越低。

而对于机构来说,持有的流通占比越来越高。

真还不够明显吗?

因此,如果这一轮是真正的牛市第二阶段的主升浪启动,主力是不会给散户下去再建捡便宜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等回调,等来的都是大涨的原因!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支持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