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禁塑令》真的能严格的实行吗???

2023-07-12 15:57热度:7956

“限塑令”实施十天以来,羊城各大商场的塑料袋使用量纷纷锐减。吉之岛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各门店塑料袋日均使用量比限塑前骤降九成,其天河城门店从日均两万多骤降到两千多。即便在被有关部门称为实施难点场所的肉菜市场,记者看到逾半档主也陆续开始用塑料绳代替塑料袋。“限塑令”成效逐渐呈现的同时,来自市民和商家的质疑声也并未稍歇:塑料袋收费真的能促进环保吗?既然收了费为什么不提供可降解的袋子?

针对这些质疑,记者昨日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

“限塑令”不等于“收费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许多市民渐渐养成携带购物袋去购物习惯的同时,也有部分人的反应却是“收费也照用不误”。还在读大学的小郑就给记者算一笔账:按照一周去两次超市、每次用三四个塑料袋来计算,每个月“在这方面也花不了多少钱,最多也就十块钱。反正钱不多,也省得出门带袋子那么麻烦。”但小郑也承认,以前哪怕买个小东西也要个大塑料袋,现在“能少用一个就少买一个,毕竟小数怕长计”。

据了解,像小郑这样把“限塑令”简单地当成“收费令”的市民也为数不少,以即兴式消费的年轻人为主。对此,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李明玉教授认为,这种想法和那些认为交了超标排污费就可以继续大肆排污的工厂如出一辙,违背了国家制定该政策的初衷,但不能因为有这种想法的存在,就否定“限塑令”的意义。更多的人正在由“滥用”走向“慎用”,超市日均使用量的锐减更能说明问题。

“限塑”是一种过渡和进步

难道花钱买塑料袋就环保了吗?既然要收费,为什么不给我们可降解的塑料袋?……连日来,记者在网络各大论坛上看到了不少类似的质疑。

据了解,目前,广州各大超市提供的收费塑料购物袋中,基本上仍然是采用石油作为原材料。业内人士介绍,这种塑料袋在自然条件下至少需要200年才可能被“消化”。

吉之岛是迄今为止少数推出可降解塑料袋的超市之一,却一直因其定价远高于其他商家的平均水平而受质疑。但与此同时,吉之岛的“限塑”效果也是最明显的:上周其各门店塑料袋日均使用量比限塑前骤降九成。

专家们在接受采访中均认为,价格问题是目前没有大范围推行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原因。而要彻底解决塑料袋的白色污染问题,根本出路是要找到适合的代替品,比如可降解的塑料袋,但由于现在可降解塑料袋的造价偏高,所以广泛使用市民可能无法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可降解塑料袋会是一种发展趋势。国家现在先规定了塑料袋的厚度,并且通过有偿使用这个经济杠杆进行调节,这些可视为一种过渡和进步。

“限塑”意义重在“引”

许多人不理解,“限塑令”为何只禁超薄塑料袋?难道环不环保与塑料袋的厚薄有直接关系吗?记者采访获悉,超薄塑料袋很多是由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小型企业或家庭小作坊生产的,有的甚至是用塑料垃圾加工生产,未经消毒处理,这种再生塑料可能含有严重超标的病菌和致癌物,质量不过关,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属于一次性用品,用完就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厚一点的塑料袋则可重复使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