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中国对世界贡献有哪些

2023-07-23 19:41热度:6949

中国文化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为公众生产和提供健康而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实现联合国倡导的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重要基础条件。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文化产品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不断提升了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的文化发展是建立在传承民族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的。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受到了中国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不但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是重要的贡献

●中国的文化发展,是在与世界各国广泛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展开的。中国本土文化实力的增强,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数量和质量,使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文化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又推动了中国文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比较大的贡献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于2006年9月21-22日在上海举行。它以“中国与世界:和谐、和平”为主题,吸引了400余名中外学者会聚一堂,同台切磋。在论坛的诸多议题中,中国文化发展对于世界的贡献,成为各国学者注目的一个焦点。而恰在此前,中国第一个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做出了重要的诠释,也勾勒出2006-2010年期间中国文化发展的宏大前景。

第一,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样一种新的文化发展观指引下,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稳步和持续增长,大大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财富,使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从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独特而重大的贡献。

为公众生产和提供健康而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实现联合国倡导的提高人类发展指数HDI的重要基础条件。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文化产品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尽管中国在2005年的人均GDP还只是1700美元左右,但是,中国各级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把大量资源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初步建立了一个常年提供大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体系,实施了以四大重点工程为骨干的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村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等,大大拉近了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到2004年全国仅公共博物馆数量就达到1600多个,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2800多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第二,中国的文化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既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权利获得基本的实施,关怀和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又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服务效率高、传播范围广的新型文化项目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了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质量和水平。

正如中国等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家公约》等文献所强调的:公民的文化权利是一个十分广泛而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包括:1,公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普遍性;2,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主体性;3,公民文化创造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创造性;4,公民的文化成果受到保护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不可侵犯。

这些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不但要依靠完善的文化法律和法规,建设大量的文化基础设施,而且要培养大批的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开发和创新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创造力、文化培养力、文化普及力和文化消费力。《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肯定了近年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并且在创新提升、前瞻发展和关怀群众、服务基层这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都作出了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部署。这方面既包括设立“国家文化杰出贡献奖”、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在2008年开播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等重大项目,而且包括第一次提出和实施为低收入和特殊社会群体提供“文化低保”等举措。可以预料,“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的发展,既如灿烂彩虹,飞架云端,又如春雨潇潇,渗入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