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互联网教育的前景怎么样?

2023-12-11 06:08热度:8398

不能笼统的说前景怎么样,都还处在摸索和发展的阶段。当前主要的在线教育模式我们来看下。

第一种,就是以新东方、学而思为代表的传统网校。这类主要把传统的教学内容通过远程视频播放,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缺乏互动和针对性教育。

第二种MOOC模式,有网易公开课,腾讯微课堂等,这类汇总了各个领域国内外顶尖学府的优质视频教学课程,是优质视频教育资源的聚合。

第三种,平台加社交模式。代表产品,孩子学(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教育平台,连接老师、家长和学生,同时具备学习及社交属性的O2O平台类APP)。这个领域应该会有很多的机会出现,只是目前懂教育的不懂社交,懂社交的不了解教育,所以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而我个人也比较看好这种模式。

第四种,电子商务模式(B2B,B2B2C等)。像沪江网这些,这种模式国内外的探索者很多,相信前景也还可以的。

互联网时代对教育意味的什么??

这个问题也不能用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有时候我们的一个错误选择就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还是建议你百度--飞钰老师·让专业的老师为你把关。

互联网+教育的未来在哪里?

录播每一个课堂,以全息场景还原与呈现。让每个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和智能电视进入全球任何1间教室,聆听自己喜欢教师的课程。每名学生每年为此项服务支付1000元费用。全球市场容量:20亿人X1000元=2万亿市场空间。简言之,1000元自由的选择任何一所名校。利润分配:运维方获得50%收入。教师获得50%收入(大致为每次收视0.5元钱,1000万对应500万收入)。股权分配:运维方持股1%,教师持股29%,剩余70%由学习者联合持股。股权价值:1万亿收入几乎等于1万亿利润,等于20个阿里。站内上市:股权有5年锁定期,让智能教育先发展壮大。使利润累积到已经支撑创办教育银行。在支持股东套现。运维方获得资金用途:发展全息软硬件技术,将立体课堂通过智能电视自由搬运到全球每个角落。成为智能电视领域、全息投影领域、下一代智能手机、手表、电脑的领导者。以软件带动硬件,以硬件获得更多利润。

互联网+教育的未来在哪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自己急需的知识点及学习方法。但缺点是要求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强,自治能力也要强。其优点是节省时间,能找到最佳方法。

互联网十的出现,将要对教育教学的教师们发起挑战,互联网的的功能应用十分的全面,又特别的方便,这样既经济又实惠的,还有捷径可走的方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将很快会被人们来接受。互联网的到来,直接就冲击着现在的教育岗位,未来教师工作会越来越难做,这就是科技的发达给人类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教育教师的未来可想而知!

  如果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觉得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样?”他大概就会说:“应该是和科技结合吧~”没错,教育的未来一定是会和科技结合的,互联网+教育,只不过是教育未来形式的一种而已。毫无疑问,教育的未来就是教育科技。但是如果只知道这句话的,还是等于什么都不知道。
  《经济学人》杂志有一期的封面文章,就专门讲了教育科技的由来,和将来的发展方向。现在的“工厂模式”教育要想说教育的未来呀,就必须得了解教育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现在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是 18 世纪由普鲁士人创建的。到现在已经 300 多年了。“工厂模式”教育有固定的场所,比如教室;会按照不同的年龄划分出学习的等级,就是年级制度;标准的课程体系,科目是规定好的,有整齐划一的学习时间段,也就是课程表。
  这种“一群相同年龄的学生,向同一个老师,学习相同的东西”的教育模式,就被称为“工厂模式”。在过去的 200 多年里,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整体而言,这种工厂教育模式,基本没有变过。好坏参半的“工厂模式”教育其实这个工厂教育模式,和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应试教育”意思差不多。
  应试教育现在多为家长所诟病。但是它之所以一直存在,主要是因为它解决了规模化教育,和资源匮乏这两大问题。你想啊,中国有那么多的学生,却只有那么少的老师,怎么可能每个学生都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呢?所以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应试教育存在种种的弊端,但还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大大降低了普通孩子接受教育的成本,极大地减少了文盲比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工厂模式教育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出来,那就是只能培养出来标准品,不能培养出精品,这也是中国一直培养不出来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屠呦呦是建国前出生,莫言只上学到小学五年级)我们所有人都明白,工厂模式或者应试教育肯定不是最好的教育模式,最好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不一样,让孩子们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来学习,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