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20世纪90年代的重大国际金融事件有哪些?

2023-12-02 19:39热度:4090

一,20世纪90年代,英国爆发了一连串影响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大金融事件(如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破产、巴林银行倒闭、国民西敏寺银行危机等),最终迫使英国政府于1997年5月提出了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方案,剥离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将银行业监管与投资服务业监管并入新成立的全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简称为FSA)。(二)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1994年12月,墨西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刚一宣布,比索就对美元贬值15%.到1995年初,比索对美元贬值已达60%.国家外汇储备由1994年10月的170亿美元降为60亿美元.危机的后果是严重的,在爆发危机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经济萧条.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7%,通货膨胀率上升近50%,就业人口的25%面临失业,工资购买力丧失55%,250多万人进入超贫的行列.已有的贫富差距随着物价的上涨而进一步扩大.危机不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使墨西哥在经济上进一步丧失了自主权.(三)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许多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濒临崩溃,经济陷入困境。1997年7月,泰国的泰铢因为被人为高估而遭到国际投机商的攻击,泰国中央银行动用外汇储备来维系较固定的联系汇率,但随着市场信心的不断下降,联系汇率越来越难维持,1997年7月2号,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泰铢实行由管理的浮动汇率,致使泰铢一跌千丈,并且迅速波及到周边国家,其中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直到1999年下半年,受波及的亚洲国家才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四)日本金融危机以1997年11月24日日本山一证券公司向日本大藏省提出自主停业申请为标志,拉开了日本金融危机的序幕.以接连不断地发生金融机构倒闭和破产事件为特征的危机,给日本的金融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日本的股市,汇市乃至整个经济体系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此次倒闭风潮的发生,正值日本经济出现复苏势头,金融改革面临突破的紧要关头,其影响之大,被称为是日本金融界的一场大地震.(五)俄罗斯金融危机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波动的间隔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两届政府的垮台.俄政府通过减少预算开支,加强税收监督,寻求国内金融巨头帮助,对金融市场进行整顿等方法.但这一切都未能使俄金融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危机使俄罗斯经济恶化,社会生产下降,金融市场的形势恶化,外资大量撤走,通货膨胀死灰复燃,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亚洲金融风暴: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