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人民币兑美元未来会升值吗?

2023-12-02 17:01热度:6300

人民币兑美元未来随着储备份额的提升,一定会升值的,这原因是美元的高估。

货币只要说成为结算储备货币,一定会高估,因为国际结算储备货币,是市场上的稀缺品。我们哪一个国家都想多出口,换得更加多的外汇,所以都会以比较有竞争力的价格把商品卖出去。什么叫有竞争力的价格?当然是相比便宜,所以,国际结算货币购买力高。美国为什么长期贸易逆差,就是货币高估的原因。

许多人认为美国物价稳定,人民币却是贬值太多,购买力,越来越差。其实从国际贸易来说,人民币购买力很稳定。人民币在国内购买力贬值是不错,但是出口商品和加工,一直价格很稳定。原因是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品,中国的工业品价格很稳定,甚至从性价上说,一直在跌价。例如我们买的许多电子产品性能在提高,但是价格在下降,只有与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相关的商品可能涨价。

出口商品一直在消化劳动力增长的成本,销售加工价格是比较稳定的。国际贸易不是国内的消费者,他不买我们涨价的猪肉,也不买我们涨价的服务,更不买我们的商品房。他只买他需要的商品,只要这些价格稳定,就不存在货币贬值的问题。

许多人说中国的M2比美国发得多,其实M2多少,并不是货币稳定的前提。一个是中国是储蓄国家,资金在银行,M2只是反映企业通过信贷融资创造的信用数量。如果通过股市债务市融资,货币同样流入企业,但是M2就不增长。此外,中国经济成分中间制造业含量高,企业需要的资金多。美国是服务业含量高,服务业是轻资产,需要资金低。再次,货币进入社会,我们要看进入什么地方。中国央行发行的货币,大多数都流入企业。企业生产商品先要融资,企业扩产增能,更需要融资。我们中国巨大的工业产能,大多数都是依靠银行借贷资金建成的。强大过剩的产能把许多商品都搞成白菜价,例如京东方的七十吋的液晶屏电视,前一些年买日韩的商品需要一万块钱以上,现在两三千块钱就买一台,你说纠竟央行发行货币是制造通胀,还是通缩呢?我们享受越来越性价比高的商品福利,没有央行发行货币,银行给企业贷款,企业扩产增能,购买了原材料把机器开起来,实现得了吗?我们网络上一些伪专家错误引导我们对货币发行的认识,实际上,货币只要不搞信贷消费,它就不一定造成通货膨胀。

人民币为什么要对美元升值?我认为长期趋势是美元要贬值。国际储备货币在经济学上有一个特里芬难题,因为储备别国的货币,会造成提供储备货币国对储备货币国的负债。美国的外债,就是这样来的。

美元现在因为储备,让美国负外债七万多亿。美元因为币值高估,自己生产的商品没有竞争力,它的外债积累越来越多。我们现在每天国际交易的货币大概有五万亿左右,这么高的交易结算量,会占用太多的美元,美元近段时间升值,就是市场流动性不够用的原因,一个国家要保证有足够结算货币,就需要拼命搞储备。贸易量的增长也会逼迫储备货币继续增长,这会让美元更加稀缺难得,持续升值,升值再降低它的出口能力,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创造储备提供国的贸易逆差满足别国的储备需要,这让美国债务增长速度加快。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规模会逐渐增长,国际商品贸易和国际资本资产贸易交易会越来越多,需要的结算货币也会增长,这会让决算货币提供国债务增长到天文数字。如果结算货币提供国财务规模不能够相匹配,就消化不了这些天文数字的债务。所以,经济体量,决定了国际结算货币的命运。

现在美国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体,它占世界经济的规模比例是最高的。因为它的经济规模庞大,所以即使现在外债已经七万多亿,相对它的经济规模,财务规模,比例还算可以接受。但是,美国的经济规模占世界的比例在下降,中国的比例在提升,中国迟早会超过美国的。如果美元在别人储备中持续积累债务,但是美国的相对规模在衰落,财务规模越来越不匹配,总会有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它的债务迟早会爆仓的。

但是,国际贸易不会因为美元的信用破产而停滞,总会需要找到一种新替代,这新替代只能从最大经济规模的国家货币中产生,我看只能人民币有这希望。

人民币如果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间普遍使用,它的币值同样会估高。一个相对下降,一个相对上升,人民币会相对美元升值起来。

受卫安危机影响,当前美欧日都基本采用了无限量化宽松政策,而且美联储与欧日央行分别执行零利率与负利率,欧日等资产负收益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令发达经济体出现了资产荒,同时发达经济体的大规模印钞也令国际货币信用明显下降,这使国际货币信用度降至二战后低点。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由于美元一家独大,在国际储备与支付中占比过高,几乎成为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母货币,令全球对美元过度依赖,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同时还令各国经济与金融利益被美元切割。

3月份美元国际支付占比为44.1%,为2015年8月以来最高。受卫安危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再加上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在美联储采取无限QE之后,美元的国际占比不降反升,美元汇率也不跌反涨,而且大幅升值,导致多数非美货币遭受重创,为了稳定汇率市场,各国纷纷借入美元,这令美元在超发过程中反而强化了国际地位。

美元多次借全球性危机强化其国际地位,这说明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严重,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不然国际货币的严重超发就是债务危机的全球转嫁过程,会给全球带来经济与金融高风险,甚至是灾难,因此国际货币体系重新洗牌已势在必行。

而在卫安危机当中,人民币汇率表现稳定,同时中国的卫安问题得以有效控制,国内复工复产情况良好,经济稳步回升,目前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佳,这令全球对中国有了新认识,对人民币的认同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的避险特征得以体现,这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

4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同期外资买入A股533亿元。而截至2020年4月末,境外机构共计持有中国债券2.31万亿元,较3月末增加504亿元。

外资持续流入内地债市与股市,说明在美欧等无限QE与超低利率的环境下,中国的资产收益率更具吸引力,同时中国经济增速明显优于美欧经济体,所以中国资产也逐渐成为国际资本全球配置的优选之一。

中国目前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经济目前占全球GDP 约16%,今年中国的消费规模有望达到45万亿元,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但是人民币所担任的国际角色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明显不相匹配,虽然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计价结算货币,但人民币在全球的储备资产中仅占2%左右,所以国内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

当前国内正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论是对外资的开放程度,还是人民币国际化试点都在加速进程。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加强就比较有代表性,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与国际规则的对接都摆在日程上,金融开放的程度明显加深,速度明显加快。其中对人民币利率、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改革也非常突出,研究推出人民币利率期权,这不仅能丰富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配置,还能有效对冲汇率波动的风险,利于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

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这是中国国际地位的需要,也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但是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前车之鉴,在美元一家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诸多国家的汇率改革都曾出现严重危机,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如履薄冰,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现代科技手段来配套实施,其中央行数字货币就是重点之一。

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正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地区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央行数字货币将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利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绕过美国的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系统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更便于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其安全性也会比传统跨境结算高很多,而且会大大节约支付与结算成本。

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度在日益提高,201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接近20万亿元。在国际贸易中以人民结算的比重也有所提高,“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的意愿明显增强。而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也在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而成为国际资本的配置。

随着中国GDP规模不断追赶美国,随着中国经济比美欧更具有长期稳定性,人民币将更具国际竞争力,全球与人民币合作,更有利于互惠共赢,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资产从长期来看更具投资性,不论债市、股市还是其他人民币等各类资产。而未来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国内,也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

当前美元的升值具有特殊性,是美元霸权以及华尔街操纵的结果,但是这样的升值在美联储当前资产负债表的高速扩张中具有高风险性。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目前为7万亿美元,年底将达10万亿美元的水平,这样的货币扩张,令美元已经逐步失去了稳定的基础,而美债的扩张速度同样惊人,目前为25.2万亿美元,明年上半年将破30万亿美元的规模。在美联储将卫安危机完全货币化的前提下,人民币兑美元缺乏贬值基础,预计中长期人民币兑美元会逐渐由平衡而转向升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