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二战中如果日本和德国共同夹击苏联,苏联会灭亡吗?

2023-12-31 05:37热度:4621

如果日本选择北上进攻苏联,那么将意味着日本放弃了对美国作战,若真是如此,不仅是苏联悬了,整个反法西斯同盟都悬了首先先解释下日本在二战时的“北上”和“南下”战略。“北上战略”是选择以中国东北为基地,出兵北上进攻西伯利亚,与盟友德军东西夹击苏联,双方在乌拉尔山脉会师。“南下战略”则是向英美宣战,占领东南亚和南亚,与德军在中东会师。

二战中如果日本和德国共同夹击苏联,苏联会灭亡吗?

在1939年之前,日本陆军是坚持“北上战略”的,而日本海军则是力挺南下战略的。在日军内部,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关系简直就是世仇。为了不去求海军,陆军在二战时自己造航母,造运输舰,听着都奇葩。

二战中如果日本和德国共同夹击苏联,苏联会灭亡吗?

对于陆军来说,北上直捣苏联是发挥陆军实力的重大舞台,而对于海军而言,南下与英美决战则是展示海军肌肉的绝佳时刻。但是以当年日本的国力,北上和南下只能选一个,日本再狂妄不会傻到同时与美苏开战。

二战中如果日本和德国共同夹击苏联,苏联会灭亡吗?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日本最终是选择了“南下战略”。可假设日本决定北上进攻苏联,那么整个二战的局面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德国曾多次督促日本进攻苏联,与德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要知道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还是保持中立的,没有卷入亚欧大陆战争意向。而且当时美国国内的反战声浪极大,就连总统罗斯福也说服不了国会对参加战争。若不是日本选择南下战略,“及时”的偷袭了夏威夷,以及占领美属菲律宾和关岛地区,美国是绝不可能介入二战的,起码短时间内是不会介入。

我们今天所数知的反法西斯同盟并不是二战一打响就成立了,而是美国参战之后才组建的。要是美国不参战,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都形成不了。在美国参战后不仅直接出兵与德日作战,美国政府还为各个盟国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其中美国在整个二战期间为苏联提供了110亿美元的军用物资,仅卡车一项就支援苏联40多万辆,还有飞机1.5万架,火炮8000多门,各种军用物资加起来超过1600万吨。

客观地讲,如果没有美国的物资援助,苏联恐怕很难将战争进行下去,这一点就苏军名将朱可夫也在战后予以了肯定。

(美国支援苏联的物资运输路线)

所以如果日本选择北上战略,那么日本将不会,或者暂时不会挑衅美国。而美国即便是介入战争,时间也肯定比1942年要晚。那么这将对苏联和其他同盟国非常不利,苏联不仅要继续独自与德国作战,还要面临着来自日本的夹击,这必然会给莫斯科造成巨大的压力。

而且如果日苏交战,苏军在远东地区还不一定能占到便宜。

当时苏军在远东仅仅只有70多军队防范日本,而日本当时能在中国东北调集的军队超过150万人,在军队数量上日军是以多打少,形势占优。

当然,很多人认为二战时的日军压根不是苏军的对手,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但是实际上苏军在诺门罕之战中并非大胜,而是惨胜。这场战役苏军在兵力占优和武器占优的前提下,伤亡愣是超过了日军,达到25000人,而日军总共伤亡才1.9万人。

中国人对这场战役的误解都是来自于当年苏联的对外宣传,而当时的国内媒体为了提升军民的抗战信心,也采用了苏军的宣传信息,导致国内民众都将诺门罕之战当成了史诗级的大胜。

可真实的诺门坎战役则是一支拥有近千辆坦克装甲车的苏军,在战神朱可夫的亲自指挥下,消耗掉近半个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弹药量,才勉强击败了日军一支三流的边境守备师团,而最后苏军的人员物资的损失比日军还大。

(诺门罕战役中开赴前线的日军)

诺门罕战役前后仅仅持续四个月,但苏军的弹药消耗量高达31000吨!这是什么概念?如果从1937年算起,中日全面抗战打了八年,在这八年期间中国军队的弹药消耗量最多最多也就20万吨,很多推测甚至只有5万吨,而苏军对日一个战役就消耗了3.1万吨弹药,由此可见苏军对日军的战斗是多么的艰苦。

为了支援前线,当时苏联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几乎快崩溃了,运力早已经达到了极限,若日军在巅峰时期倾兵来犯,估计苏联得跪。

实事求是的讲,二战前期日军的战力真心不虚,在对苏和对英的战斗中,日军都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战斗力。而日军的强悍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日军严格的单兵训练,以及被法西斯洗脑后的疯狂。

当然,到了战争中后期随着军工产能的严重透支和经验丰富的老兵越来越少,日军的战斗力出现了大幅下滑。以至于后来在“八月风暴行动”中,面对着苏军的进攻,日本关东军迅速崩盘。但还是要强调一点,日军前期的战斗力确实很强。

若日本在1941年是选择北上进攻苏联,没有去偷袭珍珠港,那么美国将至少在一两年内不会参战。而苏联则在失去美国支援的同时,还将面对着来自东边日本的进攻,窃以为西伯利亚真的就守不住了。

个人拙见,以飨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