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中国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各个方面哦?

2024-01-01 18:09热度:2318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建在最新一期的《人民论坛》上撰文指出:要保持今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态势,宏观决策和调控部门仍需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注意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十大“陷阱”。

  01通货膨胀“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大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在1988—1989年,第二次发生在1993—1994年。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物价大幅上涨,与上两次的成因有所不同:一是CPI上涨主要集中在食品价格上;二是成本推动因素超过需求拉动因素成为主因;三是全球石油、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推波助澜。再加上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劳动力、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成本过低的基础上实现的,不调整扭曲的成本价格关系将影响有效供给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单纯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地缓解通货膨胀局势,而过快调整要素成本价格又会进一步推高当前的物价水平,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境地。

  02外汇储备“陷阱”

  2006年10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超过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目前已超过1.7万亿美元。然而,远远超过防范国际风险需要的过多的储备外汇,也会造成新的风险:首先,如果外汇贬值,就会直接导致国民财富损失;其次,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已逐渐成为政府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巨大障碍。加息会显著刺激外汇流入的规模与速度,从而使货币当局为了寻求内外平衡,不敢轻易加息。

  03粮食安全“陷阱”

  面对国际投机资本对市场粮价飚升推波助澜的风浪,中国粮食企业必须高度警惕跨国粮食垄断集团制造“粮食陷阱”。近年来,部分国际投机资本流向价格飙升的粮食市场进行投资炒作,其惯用伎俩是大幅度抬高和操纵粮食期价,造成市场假象,以从中牟利。

  04金融危机“陷阱”

  伴随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资本项目账户也将逐步实现可兑换,这对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如果资本账户、资本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国际资本就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大进大出,从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冲击。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几个月发生在近邻越南的金融动荡就是最鲜活的例子。鉴于此,中国有关调控部门应充分考虑国内银行体系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关系,做好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准备。

  05国际收支失衡“陷阱”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过多依靠外需支撑,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宏观经济政策在价格上涨和失业之间存在两难选择。如果刹车太猛,则会导致经济出现大幅下滑。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必须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这需要提高大部分居民的收入,提高个人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启动内需是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途径。

  06能源和环境“陷阱”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一五”规划特别强调,要在2010年实现“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两大节能减排目标。政府有关部门需要通力合作,采取法律、税收、价格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统计和监督检查工作,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07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中国尤其需要避免重蹈拉美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即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人均GDP一直处在中等收入阶段、难以进入高收入国家阶段。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要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高速增长。

  08产业结构升级“陷阱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一部分产业要转移到内地,甚至是转移到国外。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也会有相当大规模的产业要转移出去,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就会有两个可能:一个是顺利转移,企业将走向国际化;另外一个是,金融业对这种升级换代的资金支持不够、创新能力不够、人才储备不够,导致当地的产业出现空洞化。

  09城市化“陷阱”

  中国的城市化率,相对其它亚洲中等收入国家还是偏低的。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贫民窟出现。如何调整当前的房地产、教育、卫生等相关政策,避免城市贫民窟现象,就显得极为重要而迫切。

  10福利赶超“陷阱”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拉美国家经济出现负增长,连续经历两个“失去的十年”,落入以财政赤字高企、债务危机频发、经济增长停滞等为特征的福利赶超“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