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人类文明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灭国程度的天灾?

2023-12-20 14:59热度:7986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经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区之一。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679年9月2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了该地区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震。震中位于平谷、三河,震级8级,范围波及河北、山西、陕西、辽宁、山东、河南等省,破坏十分严重。根据文献记载,仅北京一地就造成一万二千七百余间房屋倒塌,一万八千余间房屋损坏,近500人被压致死。   《光绪顺天府志》这样记载,“十八年七月庚申京师地震。通州、三河、平谷、香河、武清、永清、宝坻、蓟州、固安等处尤甚。蓟州地内声响如奔车,如急雷,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无数,压死人畜甚多”。法国人杜赫德在《中国地理历史政治及地文全志》中如此描述当年地震的惨烈:“埋葬在废墟内的有四百多人,邻县通州有三万多人压死。”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灾难性大地震:陕西岐山地震  发生于周幽王二年 (公元前780年)。这是中国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国语·周语》)。三川即今陕西省的泾河、渭河、洛河。估计震级可达7级以上。   北边郡国地震  发生于西汉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公元前7年11月11日)。据史书记载,这次地震波及“自京师至北边郡国三十余坏城郭,凡杀四百一十五人”(《汉书·五行志》)。京师即今陕西省西安市。汉时北边郡国应包括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内。史书对这次地震有“水出地动”的记载,这可能是中国关于震前地下水异常变化的最早记载。   甘肃金城、陇西地震  发生于东汉永和三年二月乙亥(公元138年2月28日)。据初步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当时候风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东汉时的金城郡包括今兰州市在内。震级估计为埿级。地震时,“二郡山岸崩,地陷”(《后汉书·顺帝纪》),“地震裂,城郭、室屋多坏,压杀人”(《后汉书·五行志》)。   山西洪洞、赵城地震  发生于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 9月17日)。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元史·五行志》),“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元史成宗纪》)。破坏区沿汾河地堑延伸长达 400多公里。震级约8级或更大。  陕西华县地震  发生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1556年1月23日)。这是中国历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明史·五行志》)。地震前,该地区长期没有中小地震活动。但震前8小时左右,在震中区有“地旋运,因而头晕”)《隆庆·华州志》)的记载。这次地震首次记载到地震时“地中出火”(地光)的现象。震后,灾民曾考虑用木板作房墙,以便抗震。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广东琼山地震  发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康熙琼山县志》记载:“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估计震级为7.5级或更强,为海南岛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这次地震前矿井中还发生形变坍塌现象。“是日午时银矿怪风大作,有声如雷,动摇少顷,坑岸崩,压挖矿人夫以百计。夫外处震于亥时,而矿内午时先发,所谓本根伤而枝叶动。”   山东莒县、郯城地震  发生于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 (1668年7月25日)。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估计为8.5级(图2)。据《康熙郯城县志》记载,“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从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极震区延伸方向与郯庐大断裂方向相一致。最远的有感地区距震中达1000公里。据《康熙海州志》记载,地震时海水有显著变动。震中附近地区在此震前后,历史上并无其他破坏性地震的记载。  河北三河、平谷地震  发生于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这是北京附近地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裂度为Ⅺ度,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北京城内故宫破坏严重。三河知县任塾震后作记:“七月二十八日巳时,余公事毕,退西斋假寐。若有人从梦中推醒者。视门方扃,室内阒无人。正惝恍间,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数十万军马飒沓而至,……。次日人报县境较低于旧时,往勘之。西行三十余里及柳河屯,则地脉中断,落二尺许。渐西北至东务里,则东南界落五尺许。又北至潘各庄,则正南界落一丈许”(《乾隆三河县志》)。显然,地震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面形变。   山西临汾地震  发生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1695年5月18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面积纵长500公里。在一个8级地震的震中区附近再次发生8级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次。前一次8级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赵城地震。   云南东川地震  发生于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1733年8月2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7.5级,是中国地震史料中记述地面断裂最详细的一次地震。“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宽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内,狭者尺许,测之以长竿,竟莫知浅深,相延几二百里,至寻甸之柳树河止,……”(《雍正东川府志》)。地震后人们注意到城墙垛“南北则十损其九,东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这是中国地震史料对地震力方向性的最早描述。   宁夏平罗、银川地震  发生于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震中烈度Ⅹ度强,破坏范围半径达380公里。震级估计为8级。极震区长轴与银川地堑方向一致。《乾隆宁夏府志》记载:“酉时地震,从西北至东南,平罗及郡城尤甚,东南村堡渐减。地如奋跃,土皆坟起。平罗北新渠、宝丰二县,地多坼裂,宽数尺或盈丈,……三县城垣堤坝屋舍尽倒,压死官民男妇五万余人”。又据故宫档案载:靠近黄河的一些城镇,震后地裂“涌出大水,并河水泛涨进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冻死、淹死甚多。”这是中国内陆因地震引起河水泛滥成灾的一次震例。   云南嵩明地震  发生于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这次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震中烈度达Ⅺ度,破坏范围半径达260公里。它是迄今所知云南省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前“先期黄沙四塞,昏晓不能辨,凡三昼夜,……震之时声自北来,状若数十巨炮轰,……最烈则嵩明之杨林驿,市廛旅馆,尽反而覆诸土中,瞬成平地,……”(魏祝亭著《天涯闻见录》)。   台湾基隆近海地震  发生于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67年12月18日)。这是中国地震史中引起海啸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估计为6级。“沿海山倾地裂,海水暴涨,屋宇倾坏,溺数百人。” 蝗灾 :中国是一个蝗灾频繁发生的国家,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蝗灾,其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今河北、河南、山东三省,陕西、山西、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也有较多的分布。这些蝗灾不但对历代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且引发了众多的饥荒、疾疫乃至社会大动乱。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707年至1949年的2700多年,我国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唐、宋时期平均2-3年一次,明清和民国时期几乎连年发生。古代的蝗灾,常造成赤地千里,禾草皆光,饥荒四起;甚至有“开封大蝗,秋禾尽伤,人相食“的悲惨记载。历史上有几十个帝王对防治蝗灾下过旨令。如隋唐五代时期贞元元年(785年)夏,东白海,西至河陇蝗灾,群飞蔽日,旬日不息,所经之处草木叶及畜毛吃尽,饿瑾枕道。在蝗灾的防治上,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科学与迷信的斗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逐渐战胜了迷信。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灾之国。据有的学者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年次。其中,水、旱灾最多,还有蝗、雹、风、疫、地震、霜雪奇寒等灾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灾荒这个时期实际上发生的灾荒要比上表所列数字多。值得注意的是,两汉是有史记载的继夏禹之后第二大灾害群发期,水、旱灾,风暴,蝗、雹、疫灾和地震呈多发、并发趋势。如西汉建始四年(前29年)九月,黄河在馆陶及东郡金堤决口,洪水泛滥兖、豫,人平原、千乘、济南,4郡32县受灾,淹没农田15万余顷,毁官亭庐舍4万所。一始建国三年(11年),黄河决魏郡,洪水淹清河郡以东数郡。由于王莽不堵决口,听任洪水泛滥,致使兖豫平原受灾长达60年之久。东汉永初元年(107年)秋,河南连降大雨,伊、洛、汝河特太洪水,造成41郡国315县大涝。永兴元年(153年)七月,黄河泛滥数千里,死数十万人。又如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四月,关东大旱,40余郡国饥,“人相食”。永嘉三年(309年)大旱,“江、汉、河、洛皆可涉”。四年五月蝗灾,自幽、并、司、冀至秦、雍,草木牛马毛鬣皆被吃尽。东晋咸和七年(332年),太原至巨鹿千余里惨遭雹灾,行人被砸死者以万计,树木摧折,禾稼荡然。元兴三年(404年)二月,海啸,涛水涌人石头城,上万艘船只倾覆,溺死者相望。北魏皇兴二年(468年),豫州疫,14万人死亡。景明元年(500年)、二年,青、齐、徐、兖四州连续两年大饥,各死万余人。南齐大疫,郢城死七八万人。梁天监十五年(516年)九月,淮河中下游大水,淮堰破决,淹死10余万人。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灾荒最频繁的时期。明代,水、旱灾实际上各发生241、216次以上,其中大水、大旱各30余次。清代除个别年份外,几乎年年有水旱灾,其中大水、大旱各有60、55次以上。明代有12年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2年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清代7级以上地震有23次,其中8级和8级以上大地震9次。大蝗、大疫也多。特别是15~17世纪,灾害又呈多发、群发趋势,为中国历史上第三大灾害群发期。其间,特大洪涝灾害有:1482年晋东南、豫西、豫北、畿南大洪水,淹死近1.2万人,冲走牲畜18.5万余头。1553年,黄淮海平原特大涝灾,130余州县受灾。1569年,海河南系大洪水。1593年,淮河发生近500年来最大洪水,120余州受灾。1662年,出现近300多年来跨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罕见大洪水。1668年,海河南系再次发生特大洪水,下游平原及相邻地140余州县受灾。15—17世纪,出现lO多次50年乃至100年一遇的大旱。祟祯十年至十四年(1637~1641年),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6省连续5年大旱,并波及江、淮,同时并发蝗灾、大疫,河水涸竭,禾苗枯死,“饿殍载道”,“赤地千里”,“十室九空”,“白骨如山”,一片凄惨景象。其中,1640、1641年最严重,先后竟有123、41州县发生“人相食”,98州县蝗灾。1641年,仅南京大疫即死数万人,巢县夏大疫死万余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冀、鲁、豫春夏大旱,其中山东最重,三季连旱,受灾达47州县。十年,全国连续大旱,波及东部9省200余州县,分为南北两大旱区。十七、十八年,全国又连续两年大旱。十七年,大江南北,河南、山东俱旱,“赤地千里,京师尤甚,每日渴毙多人”①。十八年,旱区扩大为249州县及33卫。三十年(1691年),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大旱。其中,河南于1689—1692年,连续4年大旱,沁、济、泌河皆竭,禾稼枯死,蝗、疫相继,民大饥。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二月关中大地震,死亡83万人。康熙七年(1668年),山东莒县、郯城8.5级大地震,死数万人。十八年(1679年)、三十四年(1695年)畿辅三河、平谷和山西临汾先后发生8级大地震,各死数万人。18世纪至19世纪,水、旱等灾仍然严重。1730年,沂河、沭河发生200年一遇特大洪水,淮河流域100余州县受灾。1761年,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段干流和支流暴涨,形成历史上最大洪水,黄河下游地区遭严重水灾。这年北方的甘肃和江、浙、皖、鄂348州县厅卫发生涝灾。1788年,长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荆江大堤严重溃决,荆江府城淹没,死万余人。1794年,滹沱河出现200年一遇大洪水,海河流域100余州县受灾。1801年,海、滦河暴涨,永定河出现近500年来最大洪水,海滦河流域170余州县严重受涝,天津遭灭顶之灾。1720~1722年,北方连续3年大旱,先后有85、235、120州县受灾。黄河中下游地区灾情最重,井泉干涸,河水断流,禾尽枯,赤地千里,树皮草根剥掘殆尽,死者相枕藉。其中,1721年特大旱,为百年一遇。这年,苏南、浙江、福建、江西也大旱。1784—1786年,北方又连续3年大旱。其中以1785年最严重,也属百年一遇特大旱,除鲁、豫等省外,还扩大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受灾多达300余州县。此外,乾隆三年(1739年)、道光十三年(1833年),宁夏平罗和云南嵩明,分别发生8级大地震,各死50000人、6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