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2023-12-02 16:54热度:3389

暴风老总冯鑫被抓了。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在问,他到底犯了什么事?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事实上,从暴风上市后的种种举措,当时我就有种种疑问,暴风赚钱吗?这么跨界的玩,结局真的会很好吗?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上市至今,不过4年时间,暴风就由资本的宠儿,变为资本的弃儿。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冯鑫的资本局:想割中国韭菜,反被意大利人割冯鑫最近在反思。

他反思自己,没有好好运用资本,甚至不理解各类钱的性质,比如借的钱,比如股权的钱,比如有退出要求的钱,他当时没有认清楚,所以导致了在用钱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过结果。于是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冯鑫也承认,自己学习了乐视,摊子铺的过大了,如果当时聚焦一两个领域,比如电视,魔镜,可能又是不一样的结局。

回头一看,贾跃亭和冯鑫,两个山西人,行事的确有太多相似之处。

都喜欢搞各种跨界,都被资本追捧过,也都让资本栽过大跟头。

其实,资本之所以找到暴风,其实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那就是和暴风做项目,然后注入上市公司,套现出局。光大这么想的,投资暴风魔镜的中信资本也是这么想的。

毕竟,这样的模式,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比如昆仑万维,其实就成为一个资本套现的平台了。

但是,市场变了。再加上冯鑫的管理方式,和贾跃亭竟然也非常的类似---粗放,不注重结果,导致了项目都没做起来。

2015年,进入互联网演艺行业,无果。

2016年,先后进入影视,体育行业,购买甘普科技100%股权、稻草熊影业60%股权、立动科技100%股权。收购金额分别是10.5亿元、10.8亿元以及9.75亿元。最终,由于监管层严管影视公司上市割韭菜,该项目也没成。

MPS也是2016年收购的项目,可惜的是,52亿的投资,打了水漂,还扯上了央企,这下就不好玩了。

2017年,又进入互联网TV行业,可惜的是,乐视没完成的故事,暴风同样也没完成。

这里面,收购MPS成了最惨重的失败。

毕竟,52亿的大手笔,竟然在刚刚收购完不到3年,公司破产了。

现在也可以回顾下失败的原因,其实终究还是冯鑫个人的问题居多一些。

首先,没有和MPS管理层签署激励或禁业协议,导致刚收购完三个创始人就离开了,另起炉灶,对公司伤害很大。

像这种版权运营公司,公司个人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核心资产是人,但是,收购了公司,却放走了人,那公司价值何在?

其次,收购的公司版权都快到期了,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版权也是核心资产之一,但是,大部分版权在2018和2019到期,这个竟然没有尽调?没有考虑到续约需要极大的资本?还是真的只是为了割中国A股的韭菜,而甘愿被意大利人割韭菜?

可能当时真的急着要注入A股吧,着急割A股韭菜的心思大些。

没想到,天不遂人愿。

这件事也导致光大证券原党委书记和董事长薛峰的被迫离职,导致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其中,招行损失28亿最多。

前员工对冯鑫的评价:老文青,看人有问题一名暴风的前员工复盘冯鑫,谈认为,上市之后,有钱了,感觉整个风格就从保守变为激进,冯鑫做了一些尝试,但其实都是在跟风并没有自己真正思考清楚。我个人认为,可能这个观点比较主观,他做小生意可能还可以,做大了的话就感觉比较投机。具体在暴风影音这块,比如说短视频、直播,但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什么成效的话他就会撒手不做了,公司也一直处于一个没有核心业务模式的状态。我觉得冯鑫可能看人不是特别准,有些人可能当时谈的比较好听,他就轻信了。另外,他是一个老文青,感觉非常特立独行的那种,这种特性就导致他管理上其实有很大的问题。暴风今天无悬念跌停,市值不到19亿元,距离巅峰时的400亿,蒸发了95%以上。又一起乐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