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政府对资本市场有可能出台的利好政策还有哪些?

2023-11-04 15:39热度:4903

请关注以下可能受益于政策的板块或个股:

医改板块,比如 000788西南合成(兼具重组概念);
亚运板块,目前处在回调整理阶段,行情远未结束,可适时分批介入;
股指期货,建议关注刚刚整理结束的600755厦门国贸 和已经启动的600128弘业股份;
券商概念,适当参与;
创投概念,关注同时具备多题材的600884杉杉股份。

另外,对于大小非问题的解决,诸如征收暴利税等说法不必抱太大幻想。
近一年以来,大小非始终是笼罩在A股头顶上的最大一块乌云,它也是A股投资者最大的心病,所以每一项试图解决大小非的方案总是能引发投资者的热烈讨论,而每一项约束大小非的举措又总是能得到投资者最大程度的支持。但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措施能够一揽子解决大小非的问题。

大小非问题之难,难在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但如果把这些利益关系与整个A股健康运行进行考量,与上亿开户数的投资者的利益进行考量,与稳定资本市场、刺激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国家战略进行考量,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如果以这样的出发点和视角来设计大小非的解决方案,相信很容易就可以解开这道所谓的难题。

节后首日上涨概率超七成
1991年~2008年这18年中,上证指数在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有13次为上涨,占比达72.22%。其中2000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跳空高开,整个交易日上涨9.05%。
1996年及1993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涨幅分别达到8.87%、5.65%。其他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上涨的年份,上证指数当日上涨幅度均小于2.5%。1991年及1992年节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涨幅甚至小于0.5%。
我们发现,上证指数在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上涨时,股市往往处于牛市之中,分别是1991~1993年、1996~2000年以及2006~2007年。有所不同的是,1998~1999年春节时期A股正处于牛市的阶段性下跌中,1993年则处于牛市末端。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首个交易日股市上涨的年份均处于牛市阶段,即使在熊市,节后首个交易日也有可能出现上涨行情。2002年、2004年及2005年便属于此类情况。虽然随后的时间内市场并未走出熊市阴影,但上证指数在这三年首个交易日均呈上涨态势。
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下跌的有5次,其中跌幅最大的为1995年2月6日,下跌幅度达5.13%。其余年份下跌幅度均小于3%。上证指数在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下跌时,股市往往处于熊市或牛市的末端。

节后一个月上涨概率六成
不管股市在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是否能呈现上涨走势,人们总是希望节后能走出上涨行情。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各种来源的资金在年末结算后进入股市、1~4月年报集中披露等因素的刺激下,股市往往能在节后的一个月内有较好的表现。但遗憾的是,与首个交易日相比,股市在节后一个月(以22个交易日计,下同)上涨的次数有所减少。
过去18年中,春节后一个月上证指数上涨的有11次,所占比例为61.11%。其中1993年春节后一个月上证指数上涨28.18%。当时股市正处于牛市末端,其间最大涨幅达到40%。1997年及1992年节后一个月上证指数涨幅分别达到20.51%及18.89%,其他年份节后一个月涨幅均小于15%。而2002年在节后的6个交易日内,股指略微震荡,一度下跌1.36%,随后延续节前反弹趋势,在节后一个月上证指数上涨9.48%。
在春节后一个月股指呈上涨趋势的这些年份中,A股普遍处于牛市之中。其中1992年、1996~1997年、2000年及2006~2007年,上证指数处于牛市的上涨通道中, 1999年股市则处于牛市的下跌阶段,上证指数在节后一个月呈盘整状态。
即使在熊市中,也不乏春节后的上涨行情,如1995年、2002年及2004年节后一个月上证指数均上涨,但股市整体仍处于熊市时期。此外,我们注意到,就节后一个月上证指数的上证幅度而言,熊市时期或牛市末端期间的涨幅比很多牛市时期的涨幅都要大。
春节后一个月上证指数下跌的有7次,跌幅最大的为2008年,2月13日~3月13日上证指数共下跌13.66%。在这7次下跌中,4次处于熊市时期,1次处于熊市的末端,还有2次处于牛市期间的阶段性下跌中。
其中在1991年及2005年节后的一个月内,上证指数均呈先升后跌的走势,2001年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节后两个月上涨概率超七成
倘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春节后两个月(以44个交易日计,下同)的时间,股市走势又呈现出新的变化。
18年中,春节后两个月上证指数上涨13次,占比同样为72.22%。其中1997年春节后两个月上证指数向上攀升37.17%,为所有年份中最大涨幅。1992年节后两个月上证指数上涨21.72%,其余年份涨幅均小于20%。
在节后两个月股指呈上涨趋势的这些年份里,股市在1992年、1996~1997年、2000年及2006~2007年这6年的春节处于牛市的上涨通道中,1998~1999年处于牛市的下跌阶段,2001年的春节处于牛市末端。与前面分析相似的是,并不是所有上涨的年份都处于牛市阶段,1995年、2002~2004年均未走出熊市,但上证指数在这些年份春节后两个月均呈上涨态势。
春节后两个月上证指数下跌的有5次。受目前这一轮大熊市影响,2008年下跌最为惨烈,跌幅达到27.21%,其间一度出现小幅反弹。1994年下跌幅度也达20.28%,其余年份跌幅均小于12%。

首日上涨则月上涨概率大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上证指数13次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出现上涨,其中有10次在节后一个月亦呈上涨趋势,占比达到77%。由此,我们可以预计,若股市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上涨,则节后一个月呈上涨趋势的可能性很大。
另外,上证指数在节后一个交易日上涨且节后两个月亦呈上涨趋势的情况出现了10次,只有1991年、1993年及2005年例外。
同样,上证指数11次在节后一个月内呈上涨态势,其中有10次上涨延续至节后两个月甚至更长。按照这个比例,那么倘若股市在节后一个月内上涨,节后两个月内仍维持上涨态势的可能性超过九成。
所以现在介入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