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趋势?反应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2023-07-12 10:04热度:4992

竞争与合作并存,中美关系的整体趋势是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导致分歧的存在。当然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是两国的共同利益,所以两国也有合作的基础。而其现在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中国和美国的发展都离不开彼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美关系会历经波折,在风雨中前行!

如何看待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 大学生视角

美国是很强大的对手,要冷静自持的处理两国关系。

贸易战只是中美关系作为一个冰山于海平面以上直观看得见的部分,底下一定是全面的考量与连带关系:经济实力,科技创新能力,金融的影响力、辐射力,军事方面考虑到极端情况的对抗,还有就是软实力这方面的较量。在这个全景视角考虑,中国远远没有达到跟美国可以去做什么对决的平台。

理性的讨论一定要考虑,在中国远远没有达到和美国对决实力的情况下,怎么处理这个中美关系上所谓的质变。这个新的阶段,竞争为主可能就是主题词、主基调了,但是可能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可能表现为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冲突烈度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中国方面的一些不当处置,促使这样一个早晚要来的事情加快到来了,这是我们的失策。对这个事情作更多讨论似乎已经意义不大,但是值得反过来想,再往下我们的理性态度能不能水平提高一点儿。

一味高调高姿态,《厉害了,我的国》,到头来,中兴事件有人说实际情况表现为“掐住了,我的脖”,弄得我们很多的被动因素,都被捅出来了。

中美关系演变到现在,如果是做个小结,我认为就是进入新的阶段,关键词是竞争、“过招儿”,而且这个阶段有长期特征。这是没有办法的,丛林法则主导之下的竞争已是现在的基本特点。

中美关系新阶段虽有过去的冷战的可比之处,但是全力避免落入类冷战局面,而且存在着避免的可能性。

美国对华遏制政策

美国遏制中国的策略不是近两年才开始的,而是在90年代中期就已经形成。或者说,美国的战略精英早在20年前就意识到中美的这种基于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其中最典型的是亨廷顿在1994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提到,西方文明面临最迫切的冲突当然是来自于伊斯兰文明,他预测下一个世纪初这两个文明就会爆发冲突,这一点他判断得很准确。但同时他认为来自伊斯兰文明的威胁不是根本性的,因为伊斯兰文明一是不团结,二是没有核心大国来挑战美国。

亨廷顿借用李光耀1994年的一个定位,他说中国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参与者,她的到来会改变世界秩序,会使得世界秩序重新平衡。所以亨廷顿和李光耀一样看到了中国的规模,以及这种规模可能带来的对于西方统治的世界旧秩序的挑战,所以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序言中这样说:

“如果中国政治稳定保持20年,如果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保持20年,那个时候的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挑战是肯定的”。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百年变局”下看中美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和讯网-如何认识和正确把握中美关系?

随着中美关系的深入发展,两国之间存在的老问题、新矛盾也日益凸显。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应被视为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而应被视为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这首先体现在行为主体是新的,即中国不是历史意义上的传统崛起国,而美国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守成国。中国不寻求挑战当前国际秩序,而是成为国际体系建设与完善的参与者与贡献者;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发展,而是创造更具包容性、开放性,更有代表性、合法性,更富公正性、权威性的国际体系。   其次体现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美之间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赖关系。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美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达到近5000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是中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中美之间深层次、多领域交流明显强化;国际安全面临着复杂的多样性挑战,这使得中美两国既无法独自应对,也不能独善其身。因此,中美两国之间不仅因为紧密的共同利益而捆绑在一起,而且因为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而结合在一起。   正因为中美两国树立了利益共同体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才具备了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