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我国水稻生产面临有哪些问题及对策?

2023-12-02 17:33热度:3873

  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生产目标,在这方面 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和示范,但只部分解决了低产的问题和 产品外观、食味差的问题。由于作物生产效益相对较低,无论哪一国家,都没有解决作物生产的高效问题。特别是亚洲的水稻生产, 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机械化程度低,生产管理成本高,其生产的作 用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
  由于作物产品的质量受制于市场,而 市场又受制于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文化背景,因此,作物产品的质 量是一个持续变化的概念,也始终是人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作 物大面积生产中,发达国家所施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总量仍 居高不下。纵观世界粮食发展,下述几大问题是水稻生产中必须着力研 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生活质量意识、生态环境意识的增 强和居民收人水平持续提高,社会、市场对无公害产品,特别是有 机食品的需求量将直线上升,有机食品将成为人们首选的生活必 需品。稻米作为重要口粮,其品质,在倡导绿色消费的今天,已成 为人们最关注的指标,它直接引导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决定消费的 数量。
  因此,解决稻米的卫生品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第二,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 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粮食消费方面,直接消费的粮食 越来越少,饲料用粮的数量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口 粮以每年3千克的速度下降;而间接消费的粮食(即肉、蛋、奶等转 化的粮食)却越来越多,以每年6千克的速度上升。
  日本早就是食 用稻米自给有余,却要大量进口饲料粮的国家。第三,随着生态农业、精确农业、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 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产前环节将逐步工业化、生态化、精确化。 推广种衣剂、可控施肥、品质改良剂等先进技术,既可节约资源,保 护环境,又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作物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 效益型转变,增加我国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增强农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第四,随着自然资源的持续减少,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将成为必 然趋势。农业生产过程以耗费资源为主要特征,稻谷的商品属性 是农产品,相对效益低,仅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难以显著增效。水 稻生产实践中,资源消耗过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致使水稻生产 丧失“经济”属性,影响水稻生产。
  发展水稻生产,必须同时兼顾节 本与增效,特别是以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为重点,促进水稻生产持 续发展。要确保稻米安全地、持续有效地供给,除政策因素和投人因素 外,科技进步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普遍存在 着两个关键问题,即稻米品质相对较差,生产效益相对较低。
  第一 个问题的表现形式是国产稻米售价低,不能有效地占领市场,结果 是我国这个水稻生产大国还要从泰国进口高档优质米;第二个问 题的表现形式是水稻生产投人高、产出低、利润小,结果是稻农生 产积极性下降,有田不种,种而不管,管而不善,抛荒田、中产田增 加。
  这两个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和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必须采取有效对策。第五,水稻生产中所产生的温室有害气体对大气的影响不容 忽视。由于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可能影响,对温室气体的研究 近年来受到各国科学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甲烷(ch4) 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年增长率为15%。
  大气中甲 烷有多种发射源,土壤是重要发射源。自然湿地和稻田对大气甲 烷的增量分别为12%和18%。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日益增长的人 口对粮食急剧增加的需求,水稻种植面积居高不下,形成稳定的甲 烷发射源。寻求减少稻田甲烷气体排放的措施,对改善人类生存 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减少稻田甲烷气体排放的措施,必须同时建立在4个前提下: 一是不减少水稻生产的面积;二是保持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三是 稻农自愿长期接受并自觉无条件地实行;四是技术简单易行,并可大面积实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研究出多项措施,可有效减缓 稻田甲烷气体的排放。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第一,施肥技术。一是混施农家肥和化肥。单施农家肥(植物 秸杆、动物粪便等)增加稻田甲烷排放量;单施化肥对稻田甲烷排 放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长期施用化肥又会对土壤、生态环境、食品 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实践表明,最好是混施农家肥和化肥。
  二是 推广施用沼渣类农家肥。将新鲜的农作物秸秆等放在沼气池中发 酵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分解,产生的甲烷用于照明、取暖,沼渣 用于施肥。随着生态农业愈来愈受到政府和农民的重视,沼气利 用和开发已在发展中国家普遍推广。但从稻区植物类和动物类生 物总量分析,目前大部分农家肥仍然是直接施用于稻田,施用沼渣 类农家肥的只是局部的、少量的。
  第二,品种选择。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的植物总重量呈反比 关系,即栽培具有较大植物总重量的水稻品种可减少稻田甲烷。 这是因为较大植物总重量的水稻品种可把更多的甲烷固定在水稻 植株体内。第二,灌水管理。一是深水灌溉:深水灌溉是指水稻田的淹水 深度高于正常灌水深度(2厘米),达到5~10厘米,较深的水阻碍 了厌氧环境下产生的甲烷由下至上传输。
  二是间歇灌溉:每隔几 天灌1次,保持灌水和晒田相间隔,减少甲烷排放。三是常湿灌 溉:稻田无积水层,但要保持湿润状态。这种方法减排甲烷的作用 最大,但水稻减产明显。第四,施用甲烷抑制剂。施用甲烷抑制剂AM1和AR2,可达 到减排甲烷和增产的双重作用。
  AM1和AR2主要由特殊的腐殖 酸组成,施用后可减少甲烷形成的基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