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2022个人所得税退税今日开始!超过6万不足12万退税吗?退多少?

2024-05-01 22:35热度:6286

我第一次操作要补缴1900元的税,第二次操作要补缴497的税,第三次操作国家退给我1.97元的税,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的道道,我来现身说法一下。

2月份的时候,在某个群里看到一个消息,说可以预约2021年的个税申报了。于是,我赶紧打开手机上的【个人所得税】APP进行了预约,并约到了3月1日,也就是昨天。

1、看看我的骚操作:如何把补缴1900,变成退税1.9元的其实2020年个人所得税申报后,我还退了849元。所以今年,我对这件事比较积极,毕竟这是一笔意外的私房钱,也是国家给个人的福利。

当我点开【个人所得税】APP后,发现无论是从“2021综合所得年度汇算”,还是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这两个入口,点进去都可以退税,然后进入“标准申报须知”,点击“我已阅读并知晓”。

在基本信息页面,需要核实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和身份证号,汇算地中的受雇公司和主管税务机关。有的人可能在2021年有过更换工作单位的情况,一定要确认这一步的工作单位是当前受雇的单位。

确认了这些信息之后,进入下一步操作,我得收入这一栏的“工资薪金”如上图所示,有一行红色的小字写着“存在奖金,请在详情中进行确认”,这一步特别关键,这是在提示你,你的年终奖金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结算。

在进入“奖金计税方式选择”这一列中,有两个选择: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和单独计税。具体选哪一个非常关键,因为直接关系到你,到底应该补多少税!

如果你选择“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意味着这笔奖金将和你的12个月的工资算在一起,按照最终的数字按一个税率进行征税;如果你选择“单独计税”,那么则和你的12个月工资是分开算的。

这里就出现了我开头所说的,当我按照“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时,发现自己要补缴1900元的个人所得税;而当我按照“单独计税”时,发现自己依然要补缴497元的税。

从1900到497,虽然数字减少了,但是仍然还得补缴近500元的税,为什么?我翻看了银行流水记录后发现,原来我在2021年1月时,有一笔公司发放的12000元年终奖金,同时在2021年的8月份和10月份,分别有两次提薪,这两次提薪的使我的工资在原工资基础上涨幅近50%。

所以,如果再加上年终的1.2万的奖金,以及一些其他渠道的奖金,那么全年的收入肯定超过了12万元,所以才出现了需要补缴税额的情况。

那么该怎么办呢?我想起来自己还从来没有进行过“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这其中的6项中,我符合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项。于是晚上回到家,我便开始进行这个专项的填报。

在填报之前,我自己臆想了下:比如我每月房贷3200元,12个月房贷总计38400元,房租一个月1600元,12个月总计只有19200元,赡养父母的话总计不到10000元,而另外三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我还不符合,所以便想当然的选择自己支出较大的房贷作为专项申报。

但其实这里我犯了一个错误:国家规定,房贷和赡养父母每个月最多可抵扣1000元,这个和你每个月实际支出的房贷及给父母的赡养费没有关系;而租房的则执行省会和直辖市每个月1500元。其它城市扣除1000元(人口100万以上),其他扣除800元(人口100万以下的)。

所以这样算下来,我其实选择租房的话,会抵扣得更多,那相应的少缴纳的税会越少,甚至退的税会多一些。

这里需要提醒各位一下,如果个人在个人的专项附加中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这6项中,尽量选择国家规定的每月抵扣多的门类,这样的话,可以多抵扣一些,算出来的应缴税额会少一些。

等我翻出了自己的预售购房合同和银行贷款合同,按照APP所需要的信息,填写了个人的购房合同编号、房屋地址、户主、电话等信息,银行贷款合同中的贷款编号、首次还款时间、还款金额等信息。

如此一系列操作下来,当我再次修改计税方案时,选择奖金单独计税,进入到“标准申报”时,发现页面的左下角显示:应退税所得额为1.97元。我在想如果按照租房的省会城市1500元来填报的话,是不是退税会超过10块钱?

在我自己一通申报下来,把自己原本要补缴1900多的税,改成了退税1.97元,瞬间觉得自己好像赚了1900元的感觉。

2、那么个人到底应该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呢?假如一个人年总收入是15万元,那么他的缴税方案应该是这样算的:

(1)150000-60000=90000元

这90000元属于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范围,假如他每个月的房租是1500元,那么12个月总计为18000元。

(2)90000-18000=72000元

这个72000元在超过36000至144000元这个区间,那么他要缴纳的税为:

(3)36000×3%+72000×10%=8280元

也就是说,如果你年中收入为15万元,扣除你每个月1500元房租(专项附加扣除),那么你需要缴纳8280元。

同理,如果你的专项附加中还涉及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房贷等,那么这些响应的扣除项也应该会在上述72000元的基础上再行减去,最后所得的数字在相应的区间范围乘以税率,得出最终应该缴纳或应该退还的个人所得税。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式:

应退或应补税额 =[(综合所得收入额 — 60000元 — “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 — 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 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已预缴税额

注意,这里的最后一项“已预缴税额”指的日常工资和年终奖这两种平时发放后,已经扣除的个人所得税。

所有人都要注意了:2021年个税年度汇算,已经正式开始。

有的人退税好几万,有的人只退税了几百块钱。而有的人,不但没有退税,还需要补税好几万。

想要知道自己是退税还是补税?能退多少?怎样才能退税更多?那你一定要把下面的文章,从头到尾认真仔细的好好看一遍。

超过6万,不足12万,退不退税?退多少?取决于你已经纳税的金额。年收入是一个总值,不能简单的平均到每个月。

用年收入来计算纳税金额,必须要按照下表“年度预缴纳税公式”来计算。

比如说,你一年的收入是10万块钱,那你今年应该纳税的工资就是:

10万-6万=4万

应该纳税的金额就是:

36000×3%+(40000-36000)×10%

=1080+400

=1480元

你年收入10万,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六大专项扣除),需要纳税的金额就是1480元。

需不需要退税,要看你这一整年,每个月纳税的金额加在一起,是比1480元多,还是少。

如果你实际纳税的金额大于1480元,那就要退税。

退税的金额=实际纳税金额-1480元

如果你实际纳税金额小于1480元,那你就需要补税。

补税的金额=1480元-实际纳税金额

所以,年收入在6万-12万之间,是退税还是补税,退多少,补多少,要看你具体纳税的金额。

是不是必须年收入超过6万,才能退税?收入低于6万的呢?很多人都有一种误解,觉得个税的起征金额是月收入5000元。那一年的金额就是6万,只有6万以上的年收入,才能退税。

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像有些人,月收入比较均衡,每个月都差不多。一年总收入在6万以下,每个月的工资也都在5000元以下,那这个是从来没纳过税,自然也就没有退税。

但是,像有些人,他的月收入差别很大。一年12个月,有十一个月工资都只有三四千,但是有一个月收入过万。

那月入过万的那个月,因为超过月薪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是需要纳税的。

所以,虽然你一年总收入在6万以下,不需要纳税。但是实际情况里,你却纳了税。那你纳税的全部金额,都要退给你。

所以,退税不止是高收入有,低收入的也有可能会有这笔意外的钱财。

如何才能合法的避税?申请六大专项扣除。很多人觉得个税起征点才5000块钱,还是太低,应该更高一点。

有些人虽然收入高于5000,但是家庭负担很重。

国家也是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出台了六大专项扣除。

住房贷款:每个月扣除1000块钱。

子女教育:每个月扣除1000块钱。

租房:省会和直辖市,每个月扣除1500元。其它城市,人口100万以上的,扣除1000元。人口100万以下的,扣除800元。

赡养老人:每个月扣除2000元。

继续教育:每个月400元。

疾病医疗:一年最高80000元。

所以,同样是年收入10万元,可能你需要纳税1000多块钱,但是别人却一分钱都不需要纳税。

不是偷税漏税,而是因为申请了专项扣除。

像我自己,因为要还房贷,所以每个月扣除1000元。我的纳税起征点,就不是5000元,而且6000块钱。

等明年,家里孩子读幼儿园,还可以申请子女教育,再扣除1000元。个税起征点,就增加到7000元。

等父母退休后,还可以申请赡养老人,再扣除2000元。那个税起征点,就达到9000元。

每个月9000元以下的收入,都是不需要纳税的。一年总收入10.8万以内的,都不需要纳税。

弄清楚个税征收的规则,申请六大专项扣除,就可以合理合法的避税,帮你节省下来一大笔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