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合肥空港板块未来的潜力怎么样?

2023-07-12 11:37热度:3652

从城市发展来说,随着城市能级的提升,机场运载量肯定会不断提升,特别是合肥这种新兴的二线城市,又是省会城市,客运量一定会有增长的小高峰,说实话人口红利才是关键,在这个过程当中机场本身及周边肯定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应的也会有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有政策,有资源,那肯定会发展的不错,发展才是硬道理,前提自身也要有潜力,别人愿意去投资你。打铁也需自身硬嘛。 而且合肥也只有一个机场,是肯定要发展的,每个机场带动的都是一片区域经济,有机场的城市相应的都应该有空港新区、空港经济这种概念,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以前都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相应的就是想辉煌,扩机场。那么作为机场和机场周边区域未来肯定要很多的机会,特别是机场周边的土地价值和未来的商业潜力一定是巨大的,这就是空港新区带来的空港经济,潜力肯定比较大。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便宜的房子,就值得投资 恒大的盘体量大 环境好有2个好的学校,打造一个小镇 厉害的很 那个板块还是很有潜力的

七个国家对南极有领土要求,南极还剩最后一块地,为何没人要?

这块土地叫“玛丽·伯德地”,位于南极洲西南部,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因为该地区沿海地区都是高耸的冰崖,船舶难以靠近登陆,因此在最初的时候没有任何国家对这里提出主权声索,至今也没有任何国家对这里提出领土要求南极洲大陆是世界六个大陆之一(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其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自成一个大洲。

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和附近岛屿组成,总面积1424.5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两个澳大利亚),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公里,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南极洲大陆)

南极大陆是人类最后一个发现的大陆。在1820-1821年,美国人帕尔默、沙俄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英国人布兰斯菲尔德先后发现了南极大陆,不过这三个都没能登陆南极,他们只是在海上看见了南极洲。

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首位登陆南极大陆的是美国海豹捕猎人约翰·戴维斯,他于1821年2月7日在西南极洲登陆。1911年11月,挪威探险家罗德·阿蒙森成为到达南极点的第一人。(罗德·阿蒙森)

南极被发现之后,西方各国对其展开了多次探索,不过由于南极的气候太过恶劣,人类根本无法长期居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国都没有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但是20世纪之后,临近南极洲的几个国家和欧洲数个强国开始对南极洲提出领土声索。

到二战爆发之前,共有八个国家对南极提出主权声明,这八个国家是: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这八个国家所声索的南极领土互有重叠,因此矛盾一直不断。

二战后由于德国战败,彻底退出了对南极的争夺,但是身为二战的最大赢家美苏又介入到南极的争夺中。

美国在1945-1947年间进行了代号为跃进的大规模考察,1948年美国邀请英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阿根廷七国共同商讨南极问题。

由于南极已经被七国瓜分的差不多了,美国就效仿当年在中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政府在会议中提议南极由八国共管或由联合国托管。但别的国家也不是傻子,其他与会的大多数国家都坚持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没有理会美国人的意见,所以八国没能在会上达成协议。

这八国的瓜分南极的谈判活动也引起了苏联的注意,作为二战的两大赢家之一,苏联在战后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眼瞅着八国要瓜分南极,苏联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于是也加入了南极争夺战。苏联表示沙俄探险家别林斯高晋是最先发现南极的人之一,因此苏联也拥有对南极的特殊权利。

1950年6月8日苏联照会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英国、法国、美国、挪威这八国政府,表示不承认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对南极提出的领土要求,不承认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做出有关南极的任何决定。

苏联的突然介入让南极问题更加复杂,为了解决南极归属,1959年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美国、英国、苏联共12国起草签署了《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冻结各声索国对南极领土的主张。但要注意的是,《南极条约》仅仅是冻结了各国的领土主张,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围绕着南极的主权问题,时至今日各声索国仍旧时明争暗斗。

(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英国、法国、挪威对南极的瓜分)

不过目前南极还有一块土地没有任何国家声索,就是“玛丽·伯德地”,其范围在南纬73°-85°、西经100°-150°之间。该地区名称来源于1929年来此地探险的美国海军军官理查德·伯德,他以自己的妻子玛丽·伯德的名字命名了这块土地。(“玛丽·伯德地”范围)

玛丽·伯德地境内多山,海拔在800-2000米之间,其沿海地区都是陡峭的山崖和冰峰,船舶很难靠近,因此没有国家声索这块土地。(从海山眺望玛丽·伯德地,一眼望去都是高山悬崖,船舶人员根本无法登陆)

进入80年代后,我国也派出许多勘察团对南极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考察。1983年5月9日,我国正式加入了《南极条约》,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

(《南极条约》签署国家)

在此之后我国对南极的考察研究更加频繁。到1984年年底,在南极正式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长城站)

随着长城站的建立,我国又在南极建立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

地球上的七大洲中的六大洲的土地已经被世界上大大小小200来个国家瓜分的一干二净,唯有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最南端的南极洲还是一片净土,尚没有被人类跑马圈地所真正染指。  虽然在当今世界有七个国家提出了对南极洲的领土主张,但是这只停留在口嗨阶段,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冒险对南极采取实际行动,人类在南极洲的活动还是以科研及旅游为主。

  南极洲这片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冻土为什么引得众多国家纷纷折腰呢?

原因就在于南极洲是一个蕴藏着无数天材地宝的宝藏!在厚厚的冰层下面,有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南极所蕴含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能够让所有的国家为之尖叫,在南极还拥有丰富的金、银、镍等矿藏,南极的渔业资源也是极端让人眼馋的。

  既然南极这么好,那为什么各国能够忍住不将魔爪伸向南极这片人类最后的处女地呢?难道是为全人类谋福祉的信念吗?

当然不是,南极那里恶劣的自然条件是阻挡世界各国南极伸手的一个极为重要原因。

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厚度达到数百乃至上千米,不过你以为只要把冰层撬开,就能攫取南极丰富的资源了吗?图羊图森破!冰层的下面还有永冻土在等待着大家呢。在这个极端气温能够达到零下80多度的冰雪世界里,寒风凛冽,最高风速能够达到每秒90米以上,像我这样体重达到0.1吨的死胖子,在这里,借助着狂风都能轻松地打破百米短跑世界纪录。

在这种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区域,进行资源开发,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开发方所要承担的成本压力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或者组织而言都是他们不能承受之重。

当然,开发南极所需要付出的金钱成本与将会产生的环境成本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如果有任何组织与企业不计成本的在南极洲进行强行开发,那么将会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很有可能造成生态灾难,环境上的破坏,尽我们人类所能也没有办法进行修补,这才是我们全人类所不能承受的损失,与之相比,南极洲所蕴藏的资源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有鉴于此,1959年世界各国签订了决定南极命运的《南极条约》,规定了世界各国对于南极的权利义务,冻结了各国对于南极的领土要求,南极大陆仅用于和平目的,人类可以到南极考察,但不能声索主权。自从这个协议签订之后,围绕着南极这片处女地的各项纷争与叫嚣,终于偃旗息鼓,南极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南极条约中的措辞很有意思,它用了一个很有南极特色的词汇,那就是冻结,用过冰箱的人都知道冻结的东西可以解冻,冻结不等同于废除。这对于南极的将来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在当今世界上,曾经有十个国家提出了对南极的领土要求,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实力弱小的南非已经知难而退,日本和德国作为二战中的战败国,自然也被剥夺了这方面的权利,所以目前仍然对南非大陆虎视眈眈的分别是来自北半球的挪威、英国、法国,以及来自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阿根廷、智利。

南半球国家对南极洲主张主权,自然是因为离南极比较近,而北半球的国家则因为他们在南极洲附近拥有自己的领土,比如被英国人占领的马岛。不过搞笑的是,除了这几个国家相互承认自己在南极洲的主张之外,他们的主张不一例外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无视。

  按照他们这几个国家划分的势力范围,整个南极洲几乎被他们瓜分一空,只有一块地方没有被任何国家染指,那就是玛丽伯德地,在这片南纬73度到85度,西经100度到150度之间的广袤区域,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对于目前的人类而言,几乎就是一个不可靠近的禁地。

所以,这些国家在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避开了这块地方,而且选择其他油水更大的地方,从此我们能够看出这场逐鹿南极的大戏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角逐,除了利益没有其他。

  最后我想说南极是地球就给全世界的宝库,不属于任何国家与个人,希望人类能够善待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