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海通宏观姜超:未来央行依然会继续降准,降息概率不大,你是如何看待呢?

2023-12-02 16:33热度:8767

个人认为姜超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考虑到目前美联储继续处于加息周期,明年上半年大概率还会继续加息,人民币也整体处于贬值周期,如果一旦央行不会考虑降息,毕竟降息之后,人民币会进一步贬值,而且中美两国的息差会进一步加剧,这无疑会导致国内热钱出现一定程度的外流,所以降息概率不大是相对确定的。

而同时我们要知道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如今面临增速放缓的困境,民营企业普遍遭遇了资金的瓶颈,为了释放流动性,维持经济更好的发展,不排除央行会通过进一步的专项定向降准来给予企业一些活力,而且降准一般释放的流动性也是比较直接的,一定程度也可以缓解今年上半年去杠杆给金融行业造成的创伤。

综上,未来央行继续定向降准的可能性比较大,而降息的概率不是很大。

从最近的经济数据来看,樱桃感觉明年央行会要通过降准降息来拉动经济增长,因为PPI很可能跌入负值。

11月份,CPI同比上涨2.2%。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已经连续5个月处于“2时代”。

而PPI的走势,再过2个月,估计就要跌破0了,11 月 PPI 同比增长 2.7%,回落 0.6 个百分点,环比下跌 0.2%。

生产资料作为 PPI 中的主要拉动项,同比增速 只有3.3%,较 上月回落 0.9 个百分点,环比下跌 0.3%。

而11 月的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小幅回升至 0.8%,环比上涨 仅0.2%。

冬天到了采暖季节,因为限产不及预期,所以价格有所下跌,叠加国际油价暴跌,2个月下跌30%,导致本月 PPI 下跌幅度扩大。

综合各大券商机构观点来看,均认为需求走弱是PPI下降的主导因素。

从需求端来看,整体过于疲软,比如土地购置费高位回落拖累地产投资下行,而基建投资虽然初步企稳,但未来增长空间也很有限,不可能再像09年和2012年那两轮大投资了。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国内采暖季限产放松,导致钢铁价格跌幅扩大。

在国内经济持续走弱的情况下,2019 年或看到 PPI 同比落入通缩区间。

通缩是个什么概念呢?看下这个图:

每当PPI为负值时,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通缩状态了,意味着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需求不足。

而央行在此时会采取什么举措呢?看下面的利率走势图:

基本上PPI跌幅负值时,央行都会选择降息刺激经济。

注意,樱桃预计明年降息是正儿八经的降基准利率,而不是降下浮的利率。

目前我们的基准利率还是4.9%,已经三年多没变了,之前市场一直以为中国肯定会被迫跟随美国加息而加息,结果美国三年来加了7次,我们还原地不动,因为实在加不动,CPI不争气,不允许我们加。

现在来看,美国这一轮加息看似要到头了,因为经济反弹有点后劲不足,老美挑起的贸易战,去全球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全球贸易增速都在放缓,全球经济共振下行。

美日欧平均制造业 PMI 已经从年初 56.6%的高位持续下行至今年 11 月的 53.1%,德国和日本 3 季度 GDP 环比出现负增长,显示发达经济体需求开始走弱。

而我们的经济在这三年里,除了房地产以及相关产业链经历了一轮史无前例的虚假繁荣外,其他实体产业已被抽血到濒临干涸。

加息是不可能加息的,没见CPI永远达不到3的标准吗?结果反而是PPI要跌入负值了。又要靠降息拉动经济增长才行了!

欧美也不争气,最近一个汽车产业链的朋友告诉樱桃,他们的订单今年首次迎来负增长,美国那边订单不知道为什么也下滑了,通用计划在全球裁员15%。

这跟全国的趋势也是吻合的,2018年,整个汽车行业消费28年来首次迎来负增长。“金九银十”的9月,我国汽车总体销量为239万辆,同比下降11.6%,其中乘用车销量206万辆,同比下降12%。一直处于正增长的SUV的增速也在放缓。9月SUV狭义零售销量仅为80.3万辆,同比下降14.5%。今年前三季度SUV累计销售684.7万辆,同比增幅已收窄至0.4%。

最近听到最多的就是裁员减薪,感觉各个行业都不乐观,在冬天里最重要的就是少动,多存点钱,不要急着下手,市场调整期里有的是机会,对很多二三线城市来说,冬天才刚刚开始呢,而四五线可以说寒冬漫长遥遥无期。

今天我看到一个新闻,承德市住建局、国土局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意见》,隆化县、围场县、宽城县纳入调控范围,限购、限贷、限售,严厉打击规避调控政策行为。

看吧,四线城市还在继续调控呢,中央的政策态度是丝毫没有放松的。

房地产调控的重点,在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避免诱发楼市危机乃至更大范围的危机,通过保持房价长期基本稳定,缩小房地产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利差,有效引导资金回归实体产业部门,解决房地产投机炒作的历史顽疾。

我坚信,在长效机制出台前,这一次调控,不会这么快放松,让房价大涨的故事再次重演。